快訊

台灣也有受害者!高雄婦服「紅麴膠囊」遭殃 小林製藥:考慮給予同等賠償

寶林茶室食安疑雲 黎仿軒與店長下午送北檢複訊、低頭不語

城市共事:大學社區博物館永續發展

【文.吳涵瑜/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執行長、李怡志/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協同主持人、楊靜利/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學務長、「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主持人、鄭英耀/國立中山大學校長、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評鑑雙月刊提供)

記憶也是累贅,它把各種標記翻來覆去以肯定城市的存在;

看不見的風景決定了看得見的風景。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剛歡慶更名百年的高雄,比起人類歷史上的千年古城或許還算個稚嫩的幼兒,但隨著這百年來政治環境與產業文化的變遷,這座城市的樣貌也是以迅雷不及的速度更迭,轉瞬之間就讓人來不及抓取她曾有的記憶與風景。國立中山大學座落於高雄西子灣,位於旗津、南鼓山、鹽埕三區的交界處,在打狗漁村和舊港的範圍。刻鑿著林道乾劈山破港的傳說,馬雅各傳道行醫的足跡,以及日本帝國建設回南洋前進基地的雄心壯志。2000年,高雄市政府以「海洋城市」重新定位城市發展的遠景,逐步開放港邊閒置的倉庫和碼頭。2010年縣市合併後,被稱為工業「鏽帶(Rust Belt)」的廠房,轉型為軟體、綠能和文創產業,舊有的歷史街區轉為觀光重點區位,閒置空間成為展示地方特色和文化消費的場所。

在這個充滿歷史底蘊的社區,居民與新興產業、文化空間或城市新創發展策略之間,仍有相當大的搭橋和轉譯空缺,而多樣性的人文歷史、空間結構、社會系統尚待調查、討論或反思就面臨淘汰,或快速抹除覆蓋。日本京都大學以社區研究中心(Kyoto University's Center of Community Kyoto University's Center of Community)推動「COCOLO-IKI 社會責任」,目標是和在地社區合作,共同促進以社區為導向的教育、研究與社會活動,並以一個更廣大的教育理念貢獻全球人才的發展。因此我們希望讓學生進一步運用大學知能,扮演「轉化型知識分子」的角色,培養其社會責任,在邊緣社區的轉型過程中學習和實踐。

起心動念

文化起於常民日常生活之間,而地方文化館/社區博物館作為城市故事和社區文化的場域,濃縮了土地與人們的互動經驗,縱軸上改變時間軌線,橫軸上匯串空間領域。透過這些主題展示館、地方史蹟館、傳統工藝館、產業文化館及展演空間等方式,實踐塑造地方特色、凝聚社區意識、加強民眾參與、落實地方自治等企圖。換言之,我們嘗試攜手博物館,推動其知識中介的角色。博物館是提供社區居民了解地方、參與社區與終身學習的場所,也是讓訪客認識地方,進而產生鏈結的場域,我們可以說:博物館即是社區之窗。

然而,社區博物館在法人化後面臨許多現實的挑戰,例如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如何以有限的資源持續轉型和創新?近代博物館與其他地區相似,公設博物館因自籌需求、法規解放等趨勢而法人化、企業化,私人博物館卻因體制環境的變化而國有化。在地方,社區型文化館亦面臨了長期的資源匱乏,微型博物館甚至泡沫化,博物館/展演空間原本的社區功能在營運壓力和商業考量下妥協,雖然硬體上具備藝文展演的條件,但展演內容卻缺乏持續探究地方深度的元素。

我們從「城市是一座故事館──大學與博物館的參與式協作」創建出一套「大學知識生產」與「博物館轉型呈現」的運行架構,進一步提出「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計畫,試圖扮演一個開放式平台(platform),如同HUB般整合資源和需求的角色。通過場域連結,培力在地社群與人才,展現博物館的社區性任務,作為大學-博物館社會實踐的永續行動。

博物館作為本校的社會責任實踐平台,與其協力重塑博物館的社區性與公共性,用「調查-轉譯-展演」三個層次的行動來架構「生態地景」、「常民聲景」及「島嶼願景」三個在地主題,串聯旗津、南鼓山、鹽埕三區,建立不同機制的社區夥伴關係,以符合場域現況與條件,落實場域經營,達到在地認同(Identity),館舍連結(Bonding)以及跨界共榮(Attachment)的目標。

簡單來說,我們從「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出發,培育具人文社會科學素養之跨域人才,進一步強調「多元參與、草根開創」,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從三個在地主題提出「人文生態地景」、「社區常民聲景」以及「知識島嶼願景」目標,共構「港灣兩岸三景」在地知識的系統化、普常化及國際化,建構良好的教育品質與社區永續,如圖一。

落地推行

高雄舊港區看似不大,卻是高雄城市發展的核心,有著不同時期遺留下來的生活與產業型態,「旗津」、「鼓山」、「鹽埕」有著各自的氣質樣貌,也有著各自需要面對的課題。針對不同場域特性,本計畫創立「永續教育的實踐場域」,並在旗津、南鼓山和鹽埕三區,組織兩學群主軸(「永續發展」、「社區文創」)一專案計畫(鑲嵌社會紋理的博物館行銷),建立「直創式」、「協作式」和「合作式」之「議題式團隊」,以符合不同需求及社群性質,建構「社區-大學-博物館」合作機制。從最初跨域合作的專案化、例常化/體制化到現階段深化成果,協助社群組織/博物館在此生態系中的公共性角色,進行在地知識採集的人才培力,並以教案形式向外、向下扎根,推動高雄學的建構和積累。

一、直創永續教育的實踐場域: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

旗津為打狗漁村的起點,海事文化與地方智慧因環境變遷而面臨轉型,社區亦缺乏足夠的對話空間和再利用機制。故由本計畫直接進駐社區閒置空間,改造近兩千坪的「海軍第四造船廠單身技工宿舍」,直創「永續教學的實踐場域」,成立「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為本計畫課程和師生提供實踐場域,如: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劇場藝術學系帶領學生以「中洲津餘祭」回應地方議題的裝置藝術展;或以基地為教學實踐場域,與學生共同製作的場域設施、劇場空間;以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以飲食計畫、藝術行動和實驗課程,打造「旗津灶咖」,勾勒社區裡的故事寶盒。

二、地景永續發展,推動南方修理聯盟

「永續發展」學群以「循環」、「減廢」為主題,從「海廢」、「農廢」議題提出回收機制與反思,到盤點港區「修理職人」、製作「修理地圖」,再串聯社區大學「修理咖啡」活動。2021年初,本計畫「永續發展學群」舉辦「南方修理聯盟啟動國際論壇」、「在地國際的農村修理行動論壇」兩場國際論壇,邀請英國「創意藝術大學(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 UCA)永續設計中心(The Centre for Sustainable Design, CfSD)」執行長Martin Charter教授來臺,以Farnham修理咖啡館創辦人身分,分享全球修理浪潮,及建立Farnham Repair Café的經驗。同時間,「永續發展學群」與社大等夥伴發起「南方修理聯盟」,透過聯盟的合作形式,將彼此的動能聯繫起來。

本計畫從旗津、鳳山、旗美地區、臺南到屏東,在南臺灣辦理多場「修理咖啡」活動和研究調查,亦結合英國「碳計算器(Carbon Calculator)」系統,導入使用至今,使臺灣在地的修理模式得以接連到國際修理運動,而這些經過統計和運算的數據,成為未來國際組織或國家制定相關氣候政策重要的參考依據。

▲推動南方修理聯盟─在地的農村國際修理論壇交流。(中山提供)
▲推動南方修理聯盟─在地的農村國際修理論壇交流。(中山提供)

三、聲景節慶深化,鑲嵌社會紋理的博物館行銷

鹽埕為戰後高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亦是認識城市的窗口。本計畫「社區文創學群」與鹽埕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發展「高雄學」課程與專案,以「調查-轉譯-展演」方法勾勒地方學與博物館合作,培養博物館展演行銷人才。

「高雄學」課程從「走讀社區」系列開始,藉由跨領域教師社群,針對計畫目標發展學群、學門與學程,鏈結社區館舍專案,深化共事目標與共識策略,結合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共備「城市偵探-地圖考古:鹽埕篇」課程,爾後「高雄小學堂」微學分更促成「翰品酒店高雄」合作,規劃辦理「歷史文旅」、「港鐵文旅」等走讀旅宿,建立「社區-大學-博物館」生態系。

「高雄皮影戲館」專案,結合藝術、教育,和光電等跨領域專業,開發教具箱、教案課程和推廣活動,深入國中小課程與高中社團,發展高雄在地皮影戲傳統文化行銷;「中國文學系」帶領同學進入社區採集職人故事、陰廟傳說,編寫社區故事的臺語劇本、完成多媒體作品,成果除了於「高雄文學館」展演,更建立「文學館-中山大學」教學計畫,納入中國文學系大一國文必修課程,開展雙向互動與轉譯協作平台。「創意街區」系列課程,串聯「MZone大港自造」、「堀江商圈」和「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等組織,帶領學生創辦社區節慶「鹽夏不夜埕」,以及「忠孝國小」學童「使用者經驗」回饋,由大學生設計遊具體驗活動,創辦「街頭玩童」,以社會開創社區節慶品牌、打造聲景節慶。

▲皮影戲專案─奇幻光影秀。(中山提供)
▲皮影戲專案─奇幻光影秀。(中山提供)

四、地方願景品牌,教案共備實踐與創生

南鼓山/哈瑪星社區位於中山大學隧道口處,本區為日治時期意味「港市」之湊町所在,擁有「第一小學校」之稱的鼓山國小、鐵道、港埠及壽山公園/動物園等重要的「現代性」指標,為高雄現代化的開端,但因產業變遷,與港、鐵運輸基地遷移,本區面臨轉型與創生。

因此,「高雄學」課程與國中小建立課程共備協作機制,邀請跨領域講師共同授課,過程中與校方發展「校本課程」,如協助策畫鼓山國小「校史展演」、「繪本寫作」等校園活動,亦參與壽山動物園改建紀錄,並採集社區訪談、調查和研究。累積的文本,除了呈現於「記憶高雄」網站平台,「課程模組」亦帶進鳳新高中等多所學校,發展「彈性課程」的內容與教學實踐。本場域協作課程模式與專案基礎,串聯產官學共識與資源,向下深化跨域合作的體制化,建立跨議題、跨國際的合作目標。

為了讓計畫團隊能夠開疆闢土、培育人才,產出豐富的教學成果和積累實踐產出,本校挹注25%配合款、每年200萬元。此外,因應多個教育部、科技部實踐型計畫之行政需求,本校成立校內一級單位「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簡稱社發中心)」,負責各計畫相關行政工作的統一窗口與串聯。計畫團隊結合社發中心,建構「舊港區區域創生平台」,作為外部資源互惠及政府部門會議的重要渠道。而本校行政與校務發展亦配合USR計畫的跨域授課、社會實踐與場域改造等需求,滾動調整相關規定或設立新法,具體措施可分為五大類:

1.合理的授課學分計算與彈性的教學時程

2.多元的教師升等與評鑑標準

3.積極的師資開發與青年培力

4.催生主題式課程模組架構:共學群微學程

5.打破教學與行政單位之間的藩籬

本校訂定實踐型計畫課程時數獎勵方式,申請1.5倍授課獎勵,或是共時授課者,在不列計超支鐘點時數下,於每學期經專案簽請教務長及校長核定實施。另外針對加入本計畫之課程,每堂課程經費補助2萬元,及支持課程助理1名,若有其他經費需求或成果展需要亦可提出。計畫執行期間,由資深教師帶領社區文創、永續發展等學群主軸、經營場域,因應教師升等、教學或家庭考量,輪替任務與發展專案,並鼓勵年輕教師擔任計畫協同主持人,而績效則依照年度貢獻度,除了主持人外,經會議討論分配給參與之教師和助理。

透過這些措施,讓教師無後顧之憂投入社會實踐的課程研發與教學,而團隊亦協助教師升等、評鑑行政工作,並與之討論專案課程和場域結合,同時進行科技部等計畫發展、期刊論文之發表。另外,透過助理成員和場域夥伴建立工作群組,強化跨域合作串聯,擔任場域經營關鍵人員,投入空間維護及資源整合,進行多方對話與協調,落實場域經營之溝通管道。

本計畫以學門專案進行社群召集,進而辦理例行性週會,後由計畫教師建立「共學群」,爾後發展兩組微學程。人才培力不僅止於教師與學生,也讓專任助理在計畫中有職涯願景,因此,本計畫助理年資平均五年以上,除了彈性薪資制度,亦支持從中發展產學專案,擔任計畫「主持人」的工作任務和角色,乃得以維持穩定的團隊人力與社區關係,為本計畫不同身分別之培力方法及職涯規劃。

簡單來說,本計畫串聯旗津、南鼓山、鹽埕三區,建立不同機制的合作式樣,與多所社區大學、國民教育機構、地方自治團體、發展組織,和地方政府、博物館、店家等公私部門,建立長期穩定的夥伴關係,成為本計畫發展重要的外部支持系統。

▲學生參與農漁廢調查社區討論─錄製村民大會。(中山提供)
▲學生參與農漁廢調查社區討論─錄製村民大會。(中山提供)

內外部的延伸拓展

在校務支持下,計畫將在地的成果沿著多元管道擴展,從校內的教室社群與場域基地的建構,到對外的跨域合作及國際延伸,「社區-大學-博物館」生態系逐漸形成。

一、教師社群與共學群落實

課程學群發展共學群到微學程,朝向體制化,從而催生「高雄學」共學群──「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及「社區文創」微學程。前者除了社會系外,亦與氣膠科學中心、西灣學院合作,參與哈瑪星無痕生活環保地圖2.0;投入環境規劃與海洋管理等議題提案。「社區文創」則透過跨領域教師共時授課等方式,藉文獻閱讀分析、訪談實作,考察社區、文創設計提案,帶領學生思考社區中的人們如何認知、想像和組織自身文化,思索如何與文化產業互動與型塑,反思當前社區文化所面臨的問題。實作內容涵蓋社區故事採集、拍攝與書寫;發展社區遊戲APP、社區文化導覽,及藝術再現和展演。

二、跨域合作與國際延伸

高雄學共學群導入陪伴社群,除了協力地方政府及國家記憶庫內容,並充實「記憶高雄」資料庫。成果亦與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和「翰品酒店高雄」跨域合作,推出「歷史文旅」走讀旅宿專案,獲「TCSA 企業永續卓越案例,地方創生與永續類」金獎,並在國發會的平台與媒合下,與「翰品酒店高雄」簽訂合作,受「CSR與地方創生」優等獎項肯定。

「南臺灣修理聯盟」為本計畫串聯高雄市第一社大、旗美社大、臺南市新化社大、屏東縣屏北社大、鳳山小家電診所,和國立屏東大學「USR 重修舊好計畫」,投入社會倡議與實踐,串聯多所高中、國中小的108課綱課程與社團,發展SDGs相關永續議題之課程,藉由共備提升教學品質,更連結跨國合作與地方創生實踐,如: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永續設計中心、日本龍谷大學等課程共備,建立跨國議題的教學合作,深化計畫的社會影響力。

三、推動地方創生的社區基地

「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除了提供「社區-大學-博物館」共享、實踐的學習空間,同時推動地方創生相關工作,與「旗后商圈發展協會」、「南高雄家扶中心旗津服務處」和「旗津國中」等社群建立夥伴關係。在場域經營方面,除了串聯相關資源促成公私協力的循環實踐外,也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簽訂「藝術轉動社區」,開啟旗津駐村計畫和社造學院的合作。另外,本計畫能量輻射至旗後老屋修繕計畫,老屋修繕完成後與高雄第一社區大學旗津學區合辦「旗津thàk冊」書店,連結「前店後廠」的概念,組織在地青年,導入創生工作與資源連結,提供青年創業、展演的平台。

未來展望

本計畫打造社區永續教學的實踐場域,營造為直創式的「技工舍|社會開創基地」,以長期蹲點深入社區,洞察需求和問題,通過課程開發和人才培力,將教學活動、社會調查、研究轉譯和展演等工作帶入場域,延伸為社區學習和共享的場域,除了提供社區居民共享的學習空間、策辦老年共餐、盛食冰箱、多功能教室及廚房,發展造船、大漁旗、木作專案工房外,另外規劃書屋、共同工作室,同時引進漂流木、漁網織品、城市養蜂、食育講師等職人進駐,亦組織返鄉青年創業社團,不定期辦理相關節慶、市集、課程、工作坊,推動地方創生相關工作。陪伴這些「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關係人,轉型為投入地方創生工作的合作夥伴,持續面對社區問題與議題,共同思考創意行動、攜手交流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而「南方修理聯盟」推動各自的在地修理運動,促成知識與方法的交流,讓社大工作人員、民眾了解循環經濟概念,與維修的環保價值,並持續與合作單位舉辦「修理咖啡館」活動,讓社區民眾能夠以修理取代拋棄,阻止廢棄物與能資源消耗,除了促成民眾動手修復物品的可能,號召不同組織和團隊加入,擴大議題推廣與影響力,更能將循環經濟概念付諸生活中。

辦理多年的「鹽夏不夜埕」和「街頭玩童」持續深化與在地合作,除了和忠孝國小、鹽埕店家、居民進行訪談,討論合作,辦理藝術展演、市集活動,更與在地企業翰品酒店高雄主廚研發、設計屬於鹽埕的專屬特色料理,逐年加入更多企業,讓社區由下而上形成的節慶影響力變得更廣,同時藉由街區培力的過程,將常態性、例常化活動成為每年鹽埕固定的夏季、冬季慶典。

然而,去年五月因疫情爆發,除了「修理職人展」由原先實體展示轉為線上展覽,「鹽夏不夜埕」亦在舉辦前一周被要求停辦或改期,策畫同學與老師只好轉作線上,在短時間內召集活動相關成員與關係人,同學重新適應、彩排,展業作品移地呈現,市集攤商與店家改為分享創業故事、錄製導覽短片等,成功克服疫情限制,如實啟動近十天的「鹽夏不夜埕」,成功轉型為線上活動,吸引上萬人次觸及,參與創下新高,更鞏固與社區發展關係。

在產業快速的的變化裡,或許很難預測未來高雄的樣貌,但在城市轉變的過程中,我們仍可為她留下記憶中的吉光片羽,成為在教育與學術中的馬可波羅,讓後世皆能按圖索驥地領略這座城市不同時期的樣貌與風景。

博物館 文創產業

延伸閱讀

梅香珠山!珠山社區自產脆梅限量銷售 廣受好評

童話系合掌屋、監獄博物館都有!2022「日本野外美術館排行榜」5大人氣景點一次看

旗津看海還沒等到朋友 2毒蟲車上拉K警逮正著

精神衛生法初審 強制社區治療必要得請警消協助

相關新聞

高中生考量家境 選擇留鄉上大學

台東高中應屆畢業生郭士豪成績優異,但考量父親早逝,母親獨扛經濟重擔又體弱多病,繁星甄試將台東大學放在第一優先,準備未來4...

為何家世背景好的小孩「都不念電資」?過來人揭殘酷真相

理組學生畢業就職後,可以獲得較高的薪資待遇,吸引不少人學生選擇理組就讀。不過,一名網友發現,就讀電資系的學生,家庭背景似乎都很普通,若家庭背景好的,似乎都選擇法律、商管等科系,好奇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況?貼文一出後,也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通識課「買二手書」老師要扣分 網友曝暗黑真相:不好說的小外快

大學生有不同省錢招數,買二手課本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一名女網友透露,通識課的老師要求同學統一買書,如果不和相同廠商訂購,成績就會受到影響,讓她傻眼質問合理嗎?

康寧大學補助2系學生每年3.5萬 無條件可領4年

今年二月起就讀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一年可補助3.5萬元,近期各大學陸續推出獎學金搭配。康寧大學全國首創,為鼓勵學生就讀...

亞大推均標獎學金 學雜費比國立低

政府補助每年三萬五千元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亞洲大學昨天宣布加碼推出「新生均標以上獎學金」,使學雜費比國立大學更低,亞洲大...

醫學系畢業一定會當醫生? 網曝出路:不少人會從事這類工作

醫生向來都被認為是高薪、有地位的職業,也因此醫學系是不少學子選填的目標,但讀完醫學系一定就會當醫生嗎?一名網友對此就提出疑問,有人就解釋不一定會當醫生,但不少人會從事和醫療相關的工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