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末晴朗酷熱!下周天氣劇烈變化 恐雷雨狂轟到4月底

靠「賴友友」出線? 賴政府新內閣「男上加南」

台抗議陸啟用M503銜接航線 美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促雙方對話

學期上課16周…台大台師大擬8月上路 台科大延至112學年

台科大預計111學年仍以16+2周模式辦理,方便與台大系統兩校對接課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科大預計111學年仍以16+2周模式辦理,方便與台大系統兩校對接課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系統三校「台大、台師大、台科大」盼於111學年度、今年8月起落實上課周數16周,台大日前已將學則、行事曆報教育部備查,台師大今天(3/15)也表示已送出行事曆備查,學則因無更動無需報部。但台科大則表示,由於校內行政、學生會改選之故,基於原則有必要與學生再溝通,預計111學年啟動校內溝通、111學年下學期修改學則報教育部備查,112學年正式以16周上路,111學年將繼續以16+2方式和兩校合作。

我國大學每學期需上課18周,可說全球最長。為了方便和海外大學接軌、課程內容去蕪存菁,「國立台灣大學系統」3校台大、台師大、台科大盼能調降學期休業週數,於110學年試辦16+2周,於期末考後第17和18周開放老師規劃自主學習課程等。

台大今天表示,已完成學則和行事曆修訂並報教育部備查,預計最快今年8月、111學年度可以實施,主因為新制將有利於校內對接國際學校,未來師生赴海外交流時將更有利於銜接,未來也有機會規劃第三學期。台大已將下學年行事曆公佈於網站,第1學期預計9月5日開始上課,12月16日上課結束。

台師大今天下午說明,已向教育部提報行事曆備查,由於學則無更改,因此無需報部。台科大教務長阮聖彰則說,由於行政團隊新接任加上之前學生會改選,基於原則,希望能和新上任的學生會再行討論,111學年學校內部重啟討論,若校內程序通過,預計111學年下學期會將學則與行事曆報教育部備查,並於112學年正式以16週上路。

阮聖彰強調,110學年已用16+2方式施行,期末考訂在第16周。111學年將繼續已16+2模式辦理,前16周均和台大系統兩校對接,方便學生跨校選課,17與18周則讓師生彈性使用。目前和校內教師溝通,也多認為16周便能將課程上完,若部分系所非用考試呈現學習成果,也能彈性利用最後17、18周。

台大系統三校行事曆111學年度第1學期預計9月5日開始上課,12月16日結束上課日。

教育部表示,大學若因應疫情、辦學特色或發展目標,有調整每學期授課週數需求,應在確保教師授課時數、教師授課權益、確保教學品質等前提下,落實各級課程委員會運作、深化教學內涵、定期檢討課程評量機制、設計總整式課程,並建立以證據為基礎的自我改進機制等,於完成校內師生溝通後實施。

台大 台師大 教育部

延伸閱讀

台大1學期將縮短為16周 成大現15+3樂於同步處理

學期上課16周台大最快8月上路 師大、台科大尚未報部

台大擬推每學期上課16週新制 最快8月上路

高中教評會擬納學生代表 教團批教育工作者情何以堪?

相關新聞

東華校舍重創 擬延長遠距教學

國立東華大學地震中遭重創,校方評估最快9月才能局部恢復,正與師生溝通,課程不排除改採線上及實體的混成教學;也將成立善款監...

中大打造新代AI地震預警系統 3秒可供各縣市震度

台灣地震頻,為讓國人更即時掌握地震資訊,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受中央氣象署計畫委託,打造出新一代AI地...

學士後醫學系「開了另扇窗」 清華大學首屆醫學生今披白袍

國立清華大學首屆學士後醫學系21名學生完成2年學業,今天校方舉辦授袍儀式,學生們在親友師長的見證下,逐一披上白袍、掛上聽...

高中生考量家境 選擇留鄉上大學

台東高中應屆畢業生郭士豪成績優異,但考量父親早逝,母親獨扛經濟重擔又體弱多病,繁星甄試將台東大學放在第一優先,準備未來4...

為何家世背景好的小孩「都不念電資」?過來人揭殘酷真相

理組學生畢業就職後,可以獲得較高的薪資待遇,吸引不少人學生選擇理組就讀。不過,一名網友發現,就讀電資系的學生,家庭背景似乎都很普通,若家庭背景好的,似乎都選擇法律、商管等科系,好奇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況?貼文一出後,也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通識課「買二手書」老師要扣分 網友曝暗黑真相:不好說的小外快

大學生有不同省錢招數,買二手課本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一名女網友透露,通識課的老師要求同學統一買書,如果不和相同廠商訂購,成績就會受到影響,讓她傻眼質問合理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