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寶林茶室食安疑雲 負責人、店長與廚師遭限制出境出海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死者家屬提1疑慮擬提告醫院 馬偕回應了

現身了!寶林茶室創辦人赴北市府說明 全程戴口罩不發一語

有動就有學分!台師大新制上路 體育課不再0學分

在學生爭取下,政大、台師大等校體育課陸續改為有學分的必修課。圖為女子足球運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學生爭取下,政大、台師大等校體育課陸續改為有學分的必修課。圖為女子足球運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目前多數大學體育課多為必修的0學分課程,近年陸續有學生團體呼籲「有運動就要有學分」,台灣師範大學宣布今年起改制,學生體育課每學期每周上2小時,通過可獲1學分,畢業前至少修滿4學分,形同體育課通識化。政治大學也在2019年初的校務會議拍板改制,目前體育課已給學分。

為鼓勵學生運動,各大學主管約在民國83年形成共識,大學體育課列必修,但為0學分。曾有一名選擇赴香港的讀大學的師大附中畢業生認為國內大學課程多,留台就免不了修體育、大一國文和英文等課,赴港讀書則能省下這些課程,加快取得畢業證書的速度。

國外大學確實無必修體育的規定,不過,長期研究體育教育的台師大共同教育委員會普通體育組主任林靜萍指出,考量國內校園活動空間有限,學生運動風氣也不如國外興盛,因此希望透過課程,至少讓學生動一動。

近年大學生更勇於爭取自身權益,台師大、政大都是學生由下而上發動體育課程改革,最後促成改變。林靜萍說,台師大學生提議體育課納學分後,學校執行調查,發現多數師生樂見體育課有學分。經過多年討論,110學年起體育課有學分,但大學期間仍要修滿4門、每學期限修1門,還是保留一些修課規範。

多個學生團體支持各校給予體育課學分,增加選課自由。他們進一步呼籲各校以鼓勵取代強制,停止要求學生必修體育。

走出台北市,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等多數學校,目前體育課仍維持必修0學分。主管清大全校學生共同必修課的清華學院院長戴念華說,每個大學生畢業學分數為128學分,若體育課改為有學分,勢必壓縮自由選修學分數,各有利弊。

戴念華提到,校內目前無師生倡議體育課納學分,如有,學校會透過相關管道蒐集各方建言,討論改革的可能性。

還有學校進一步把體育課視為彰顯學校特色的一環,如臨海的中山大學多年前推動通識教育改革,不只必修體育還必學游泳,學生要通過蛙式換氣25公尺游泳才能畢業。參與通識教育改革的西灣學院前院長蔡敦浩日前向本報分享,希望游泳技能帶學生接近海、認識海並落實運動,盼養成「具中山特色」的人。

至於哪些大學體育課項目最熱門?林靜萍分析,我國體育選手在今年東京奧運羽球、桌球等項目奪佳績,這些項目在學校本就熱門,這學期選課熱度又再略增。走出課堂,更可見坊間的羽球、桌球課程報名人數提升,是「後奧運時代」運動新趨勢。

台師大 東京奧運 體育

延伸閱讀

大學小到停車格畫跑道 全國這校最小每生只享1廁所

學校體育傳炬獎頒獎 共46團體與個人獲肯定

新北市投入4億1400萬 打造50校繽紛運動場新風貌

別想翹課!柯文哲視察遠距教學 狂點沒開鏡頭露臉同學

相關新聞

清大案延燒 教部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高中生考量家境 選擇留鄉上大學

台東高中應屆畢業生郭士豪成績優異,但考量父親早逝,母親獨扛經濟重擔又體弱多病,繁星甄試將台東大學放在第一優先,準備未來4...

為何家世背景好的小孩「都不念電資」?過來人揭殘酷真相

理組學生畢業就職後,可以獲得較高的薪資待遇,吸引不少人學生選擇理組就讀。不過,一名網友發現,就讀電資系的學生,家庭背景似乎都很普通,若家庭背景好的,似乎都選擇法律、商管等科系,好奇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況?貼文一出後,也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通識課「買二手書」老師要扣分 網友曝暗黑真相:不好說的小外快

大學生有不同省錢招數,買二手課本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一名女網友透露,通識課的老師要求同學統一買書,如果不和相同廠商訂購,成績就會受到影響,讓她傻眼質問合理嗎?

康寧大學補助2系學生每年3.5萬 無條件可領4年

今年二月起就讀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一年可補助3.5萬元,近期各大學陸續推出獎學金搭配。康寧大學全國首創,為鼓勵學生就讀...

亞大推均標獎學金 學雜費比國立低

政府補助每年三萬五千元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亞洲大學昨天宣布加碼推出「新生均標以上獎學金」,使學雜費比國立大學更低,亞洲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