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直播/「500趴2023」周日壓軸出攤!粉絲排長龍進場爆人潮

比iPhone 15 Pro更多功能? iPhone 16傳全系列搭載「動作按鈕」

不需頻繁清洗!專家曝4種東西太常洗可能會破壞質料和觸感

紀念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中山大學神經科學實驗室啟用

中山大學「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決策與管理神經科學實驗室」揭牌。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決策與管理神經科學實驗室」揭牌。圖/中山大學提供

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今年五月胰臟癌過世,抱病時仍親力親為推動設置科學實驗室,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接棒完成他的遺志,完成實驗室規劃最後一哩路,「決策與管理神經科學實驗室」昨揭牌啟用,師母王真麗戴上腦波儀,成為實驗室第一位受測者。

梁定澎教授專長為電子商務、知識管理及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決策分析,為資管學界最高榮譽Leo Award 終身成就獎的華人第一人,並曾當選美國資訊系統學會主席,是首位出任該會主席的台灣學者。中山大學10月16日將舉辦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行誼追思會。

結合神經科學與管理研究的「決策與管理神經科學實驗室」,是梁定澎生前親自擘劃。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三益表示,梁教授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抱病親力親為,化療中仍實地場勘並手繪室內草圖,可見其對研究的堅持與熱忱。

梁定澎妻子王真麗戴上腦波儀,成為實驗室揭牌第一位受測者,施測照片包括一般風景照及梁定澎照片集錦。王真麗說,看到梁老師生活點滴,尤其今年最後一次為梁老師慶生的照片,情緒難以壓抑,實驗波動僅肉眼判讀便可知「看到梁老師照片時腦波動最為強烈!」

中山大學表示,梁定澎畢生致力將台灣及亞太地區資訊管理學術社群推向國際舞台,在國際間享負盛名。梁認為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進步,應用神經科學研究方法於資訊管理、一般管理、甚至於社會科學領域愈來愈受重視。

由於腦神經科學設備十分昂貴,國內研究多為單一儀器施測,中山大學「決策與管理神經科學實驗室」整合高精度腦波儀、高階眼動分析眼動儀、神經/生理回饋監測系統等,是國內腦神經研究方法應用於決策與管理最為完整的實驗室,可更明確地測量人身體反應或大腦功能運作,以了解人類的認知反應、決策制定、情感表達等,減少過去行為研究在填寫問卷上造成的偏誤。未來實驗室初步將進行腦神經科學領域實驗驗證,將腦神經科學工具應用於管理的量化研究,後續將與各領域教師跨域合作,開發腦神經科學應用的更多可能性。

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遺孀王真麗,成為實驗室揭牌後第一位受測者,看到梁照片時腦波動最為強烈。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遺孀王真麗,成為實驗室揭牌後第一位受測者,看到梁照片時腦波動最為強烈。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 選美

延伸閱讀

教育部首座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 中山大學揭牌

哪裡看最美? 高雄國慶焰火10大最佳觀賞點曝光

從高雄舊車站歡喜搬家 看西子灣多舛命運

高雄港港史館明重新開幕 今與中山大學簽合作意願書

相關新聞

清大案延燒 教部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半導體製程課堂找壽險業者演講 大學生轟:學店可悲

大學生通常會為了畢業後的出路感到困惑,因此許多學校都會邀請相關人士來演講,替學生解惑並分享業界生態,讓學生對於自己所學的可以有更多一層認識。不過,有一名電子系學生發文抱怨,請來的人出身背景以及從事的工作都與電子業無關,讓他大酸「這就是學店的可悲之處嗎?」

大學住校補助 學團:先解決宿舍不足

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宿舍補助規畫明年二月上路,一般住宿生每學期補助五千元,弱勢生七千元,最終版本最快下周四行政院會討論核定...

全台最美大學在哪? 他點名這一所:不少偶像劇都來拍

台灣每所大學都有其特色,不論是軟硬體教學設備、校園環境景觀等,都有足以代表該所學校的特點。有網友就在PTT發文讚美中央大學校內優美,連偶像劇都來拍攝,讓他好奇想問「中央大學是不是國內最美的學校之一?」貼文引起眾人熱議。

學生控校方關門阻擋部落陳情 台大:自救會未事先申請

還我馬遠布農族祖先遺骸自救會今(11/15)赴台大陳情,指1960年台大醫學院體質人類學研究團隊,稱學術需要,卻於花蓮縣...

慨捐千萬美金積蓄 政大校友魏明光:為台灣再做一點事

國立政治大學今天舉辦「政大魏明光卓越發展基金會」簽約儀式,由校長李蔡彥代表政大,與新聞系校友魏明光簽約。政大獲捐100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