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未來大學計畫鼓勵Gap Year! 台大開放1年不上學還給6學分

想透過Gap Year(空檔年)找尋人生方向的大學生漸增,台灣大學今天宣布,新的一學年啟動探索學習計畫,開放學生申請前往企業實習或創業、海外體驗、志工服務等活動,為期半年到一年不等。校方將憑探索計畫的難易度和投入時間多寡,酌給1到6學分不等。目前已有9人申請。
多數台大生是升學考試和選填志願的佼佼者,但校方統計,四成學生覺得自己選錯系,對未來迷惘,不知為何而學。台大校長管中閔提出的「2028未來大學計畫」關注此議題,嘗試各項教育變革的台大創新設計學院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告「探索學習:流浪探險的成長計畫」,希望更多校內生起身行動,認識自己是誰、想做什麼、為何而活。
台大指出,此探險計畫的申請者,須是擁有台大學籍的學士生,且腦海中已有具體的課堂外學習計畫,如創業、田野研究、企業實習等。符合資格者即日起可提出探索學習計畫書,校方將評估「申請者投入多少心力?」、「擬從事多大程度的自我挑戰?」兩大指標,酌給1到6學分不等。每名學生在大學期間可探索兩次,一次至多持續一年。
計畫開跑前,台大已有多名學生勇敢休學,到校外探索自我。社工系大一的林宗洧赴泰國清邁兒童NGO實習,協助志工管理與探究兒童教育議題。他提到,實際工作過後,更清楚哪些事情是問題核心、需要被改變。比如很多兒少權利工作者的投入政策倡議,但兒少根本問題源於家庭、不平等。
農藝系大五生謝見辰描述自己休學去農村。他為了練習做田野調查,獨自前往高雄市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實習,嘗試與區公所等單位調閱資料、投入第一線調查。這段過程讓他發現自己還不足的地方,進而在回校後選讀植物病理系與園藝系課程。
發起此計畫的台大創新設計學院表示,大學生選擇休學踏上Gap Year旅程,常被貼上「脫隊」、「不務正業」等標籤。他們認為休學不代表不好學,停下來反而能找回學習的初衷,專注那些對自己來說更重要的事,最後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學院指出,「探索學習:流浪探險的成長計畫」就是要讓學生不休學也能投入Gap Year,鼓勵更多學生勇敢跨出校園找自己。
教育部也在2017年推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專案」,呼應蔡英文總統提出的「18歲不一定要先升學」,可搭「生涯區間車」探索自我的願景,安排學生高中畢業先到企業就業或出國體驗,再回學校。申請的高中生逐年增加,人數從106年的2500人,逐年提升到今年逾6000人,翻倍數字顯示青年學子躍躍欲試。
不過,青儲專案辦公室說,申請者在申請期間仍可報考學測、個人申請,最後近七成申請者在升學主義觀念或家長勸說下,還是決定先讀大學,五年來不到5000人真正投入職場。一名大學生分析,台大的探索學習計畫保留學籍、甚至不必休學,有機會提高學子參與意願。
台灣科技大學也推動Gap Year多年,教務長阮聖彰表示,學校鼓勵大四生申請到國內外企業實習一學期或一年,只要實習內容與所讀科系有關,校方一學期核給學生9學分,剛好是校內一學期的選修學分下限,讓學生無後顧之憂體驗職場。
阮聖彰說,台科大生勇於挑戰,以他指導的電子工程系學生為例,不少學生爭取到海外實習,有人爭取Intel等科技大廠職缺。實習經驗的價值超過9學分,學生到職場走一輪,除能提升職場倫理,也體認到「學習不是為了拿畢業證書、滿足家長期望」,更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學、所學內容對未來的影響。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