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研發奈米盾噴霧 可有效阻隔空氣武肺病毒
有效遏止病毒傳播是面對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散播的關鍵之一,中山大學研發奈米級防疫噴霧,可長時間懸浮空氣中,有效擊敗病毒,達到長效性的防禦效果。
為了有效遏止疫情擴散,中山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研發奈米級「防空飛彈」,可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有效擊敗COVID-19,這項研發主要應用場景為密閉式空間,如機艙、車廂、防疫旅館等高風險場域,有助於即時空氣中病毒捕捉及沉降,防止疫情擴散。
特別的是這個奈米級的「奈米盾」(AirParma)懸浮粒子搭配超音波霧化器,可長效懸浮空氣中約2小時,並與氣膠中的COVID-19上的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結合而使病毒沉降,30分鐘內可結合空氣中40%至60%的病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達到長效防禦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氣膠傳播是COVID-19主要傳染途徑,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山大學研發團隊指出,除了市售酒精噴霧、次氯酸水或臭氧製造機等標榜能對抗COVID-19,但卻易造成黏膜及皮膚刺激或過敏等反應。
中山大學副教授楊閎蔚率領團隊跨系研究,成功利用重組蛋白質技術研發「奈米盾」懸浮粒子,透過生物性阻斷、聚集沉降懸浮於空氣中的COVID-19。
楊閎蔚表示,測試奈米盾懸浮粒子能在30分鐘內結合40%至60%空氣中懸浮的病毒粒子,使其無法與細胞上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換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II, ACE2)受體結合,以降低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風險。
經實驗證實,即使連續2週吸入,也不會對呼吸道造成嚴重刺激或引發過度免疫反應,相較酒精等消毒物質具更低刺激性,並可於環境中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奈米盾」防疫噴霧主要應用場景為密閉式空間,如機艙、車廂、防疫旅館等高風險場域,有助於即時空氣中病毒捕捉及沉降,防止疫情擴散。
中山大指出,技術已授權給業者,將進入量產階段,近期加入防疫陣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