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蕭美琴國籍爭議…游淑慧點出「這件事」 重點應當事人說明

蔡政府政治遺產? 專訪陳文章談台大政經學院「非某人指使」

姚立明:選前最後兩周大陸恐「放大招」 民進黨已做好準備

遠見雜誌公布企業最愛大學 成大7連霸、這個學校奪私校冠軍

全國大學學測上週落幕,剛考完自然的考生們露出輕鬆的表情。記者黃仲裕/攝影
全國大學學測上週落幕,剛考完自然的考生們露出輕鬆的表情。記者黃仲裕/攝影

過去一年,疫情顛覆全球規則,企業選才標準是否也出現改變?「遠見」率先公布「2021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成大創下此一調查的七連霸,台大蟬聯亞軍,第三、四、五名分別為台科大、清大、交大。中正首度衝進前十名,同樣位於中部的逢甲也一舉奪下私立最高名次,排名第11。

「遠見」每年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進行「企業最愛大學生評價調查」,探查企業主心目中「最佳就業力大學」,今年邀請1718家上市櫃企業參與調查,完成569份有效問卷,回覆率達33.12%,填答數與回覆率雙雙創下新高,顯示企業在變局中更關注人才能力。

圖/遠見提供
圖/遠見提供

綜觀企業最愛前30所大學,依然由成大、台大、台科大蟬聯前三名,成大並創下此一調查七連霸,是南台灣排名最佳的研究型大學。

由於產業與人口集中北台灣,北區私校有地利優勢,輔仁、淡江和中原,多年來獲選為最受企業好評私立大學前三名,逢甲今年打破慣例,一舉躍升總榜私校冠軍,排名第11。

除了逢甲打破北區私校獨霸,首度拿下私校冠軍,遠見發現,今年調查的最大變化,是中台灣(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南投)大學崛起。中正比去年進步10名,首度站上第9名,是「最佳進步獎」得主。加上中興、雲科大、東海、勤益科大、朝陽科大,中台灣一共七所大學入榜前30強,對照2017年起台中躍居全台第二大城市,顯示中台灣近年的產業發展,帶動企業對在地人才需求與評價雙雙增長。

遠見還依據「學科別」,分為文法商類、理工類、民生類等,共三大類10個分榜「學科領域排名」。

文法商類「社會人文」「法政」「商管」分榜,皆由政大三度奪冠,台大包辦三榜亞軍。

理工類「工程」、「資訊」、「數理化」分榜冠軍各為成大、交大、台大;民生類「設計建築」冠軍是成大,「觀光休閒」由高雄餐旅大學蟬連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成大傳統上被視為工程名校,但近五年來,在「文法商」類排名不斷爬升,今年文法商三分榜全部進前五名,勝過許多文法商類傳統名校,例如,在商管分榜贏過東吳、法政分榜贏過中正、人文分榜贏過輔大與中山。

今年遠見更首度針對「產業別」,詢問每家企業最愛的前三名學校,計分方式為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依照總積分排名,找出不同屬性企業心中最佳大學生。不管是資訊科技、傳產製造或零售服務業,成大都是雇主心目中的前三名,其中,在「資訊科技業」與「傳產製造業」都拿下第一,台大則是「零售服務業」雇主認定的最佳畢業生。

圖/遠見提供
圖/遠見提供

圖/遠見提供
圖/遠見提供

成大 台大 大學生

延伸閱讀

我看倒有點像舊冰箱:抒情太多、溝通太少的國文教育

台積電成大飆股,給台股的啟示?資金大浪中你該做的投資行為是...

兩樣情!私校獨立研究所狂退場 公校逆勢增設

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相關新聞

清大案延燒 教部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半導體製程課堂找壽險業者演講 大學生轟:學店可悲

大學生通常會為了畢業後的出路感到困惑,因此許多學校都會邀請相關人士來演講,替學生解惑並分享業界生態,讓學生對於自己所學的可以有更多一層認識。不過,有一名電子系學生發文抱怨,請來的人出身背景以及從事的工作都與電子業無關,讓他大酸「這就是學店的可悲之處嗎?」

大學住校補助 學團:先解決宿舍不足

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宿舍補助規畫明年二月上路,一般住宿生每學期補助五千元,弱勢生七千元,最終版本最快下周四行政院會討論核定...

全台最美大學在哪? 他點名這一所:不少偶像劇都來拍

台灣每所大學都有其特色,不論是軟硬體教學設備、校園環境景觀等,都有足以代表該所學校的特點。有網友就在PTT發文讚美中央大學校內優美,連偶像劇都來拍攝,讓他好奇想問「中央大學是不是國內最美的學校之一?」貼文引起眾人熱議。

學生控校方關門阻擋部落陳情 台大:自救會未事先申請

還我馬遠布農族祖先遺骸自救會今(11/15)赴台大陳情,指1960年台大醫學院體質人類學研究團隊,稱學術需要,卻於花蓮縣...

慨捐千萬美金積蓄 政大校友魏明光:為台灣再做一點事

國立政治大學今天舉辦「政大魏明光卓越發展基金會」簽約儀式,由校長李蔡彥代表政大,與新聞系校友魏明光簽約。政大獲捐100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