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師生打造「飛鼠」衛星 下周升空改善GPS品質

【110學測】
我國2019年展開為期10年的第三期太空計畫,科技部長吳政忠昨天宣布,今年美東時間1月21日再發射兩顆國產人造衛星,第一顆是中央大學製作的「飛鼠」,用於觀測電離層電子濃度,偵測地面無線電通訊受干擾情形,有助改善GPS誤差,提升行動導航功能。第二顆是民間公司騰暉製作的「玉山」,能追蹤全球船隻航行軌跡,增進交通安全。
立方衛星體積小、成本低,適合用於教學及研究。科技部表示,去年啟動小型立方衛星計畫,國家太空中心近期遴選三組團隊製作三顆立方衛星,其中「飛鼠」和「玉山」廿一日將美國東岸發射,搭載美國公司Space X的火箭獵鷹九號升空,將是我國第一批成功升空的自產立方衛星。
致力提升GPS品質的「飛鼠」由中央大學太空系教授張起維負責製作衛星本體、系主任趙吉光設計酬載,近30名年輕碩士生參與研發,歷時三年完成。該校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劉正彥表示,台灣位在地球磁緯度的9度到14度間,是全球電離層電子濃度最濃的一區。濃度高,會產生很多電漿泡,干擾地面儀器接受衛星訊號。
趙吉光表示,飛鼠搭載中大自製的電離層探測儀,它升空後,將量測繞地軌道上電離層的電漿特性,包括溫度、化學反應、電動力學等,偵測出電漿不規則體。中大團隊會從地面取得資料,了解電離層對地面無線電通訊的干擾情形。
至於為何取名「飛鼠」,趙吉光表示,中大的代表動物是松鼠,不過松鼠不會飛,而衛星的形狀像是松鼠加上兩道翅膀,因而取名飛鼠。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