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師生打造「飛鼠」衛星 下周升空改善GPS品質

我國2019年展開為期10年的第三期太空計畫,科技部長吳政忠昨天宣布,今年美東時間1月21日再發射兩顆國產人造衛星,第一顆是中央大學製作的「飛鼠」,用於觀測電離層電子濃度,偵測地面無線電通訊受干擾情形,有助改善GPS誤差,提升行動導航功能。第二顆是民間公司騰暉製作的「玉山」,能追蹤全球船隻航行軌跡,增進交通安全。
立方衛星體積小、成本低,適合用於教學及研究。科技部表示,去年啟動小型立方衛星計畫,國家太空中心近期遴選三組團隊製作三顆立方衛星,其中「飛鼠」和「玉山」廿一日將美國東岸發射,搭載美國公司Space X的火箭獵鷹九號升空,將是我國第一批成功升空的自產立方衛星。
致力提升GPS品質的「飛鼠」由中央大學太空系教授張起維負責製作衛星本體、系主任趙吉光設計酬載,近30名年輕碩士生參與研發,歷時三年完成。該校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劉正彥表示,台灣位在地球磁緯度的9度到14度間,是全球電離層電子濃度最濃的一區。濃度高,會產生很多電漿泡,干擾地面儀器接受衛星訊號。
趙吉光表示,飛鼠搭載中大自製的電離層探測儀,它升空後,將量測繞地軌道上電離層的電漿特性,包括溫度、化學反應、電動力學等,偵測出電漿不規則體。中大團隊會從地面取得資料,了解電離層對地面無線電通訊的干擾情形。
至於為何取名「飛鼠」,趙吉光表示,中大的代表動物是松鼠,不過松鼠不會飛,而衛星的形狀像是松鼠加上兩道翅膀,因而取名飛鼠。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