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年找答案...中研院學者「尋租中國」專書獲獎

中研院舉辦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今揭曉得獎名單,共5人獲獎。其中,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以「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獲獎,吳介民回溯,年輕時拍紀綠片曾發豪語要「用5年、10年尋找答案」,想不到25年後才出書回應問題。此書對他而言是「了卻惦念,也獲得前進能量」,他也認為,剖析中國發展的優點及弱點,台灣才能更加自信、平衡地評估自身經濟現狀與出路。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致詞時表示,希望藉由設立專書獎項,激勵國內從事人文研究的學者投入專書寫作,累積人類知識基礎。
中研院指出,中研院設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初衷,是為了平衡學界過度偏重期刊發表的氛圍,期許學者藉由專書出版,有系統地傳播知識、持續深化社會涵養,厚植我國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研究基礎,今年邁入第9屆,評審從38件申請案中選出5本專書,其中包括2本英文著作、3本中文著作,主題涵蓋社會學、歷史學、哲學、中國文學及語言學。
本屆得獎的「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從全球價值鏈的視野出發,探討中國向資本主義轉化過程中,地方政府如何與外資合組成長聯盟,參與價值利益分配,而台商更是協助中國對抗全球價值鏈霸權的重要角色。
評審指出,中國發展模式與日本、韓國和台灣的發展軌跡迥然不同,此書深化對於東亞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解,是當代中國研究經典之作。
吳介民表示,本書出版動機可回溯到年輕時拍攝的紀綠片「台胞」,當年他曾發下豪語「會用5年、10年去尋找答案」,想不到25年後才出版此書回應當時問題。他認為,剖析中國發展優點與弱點,台灣才能更加自信、平衡地評估自身經濟現狀與出路。今天他也在典禮上分享多張中國田野照片。
第9屆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得獎名單: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以「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李鑑慧「動員傳統:英國第一波動物捍衛運動」、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曹淑娟「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麥傑(James Myers)「漢字語法規則:拼寫系統中形式模式的生成知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