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首任醫科學生會長 楊子昂主張溫柔爭權

2000年次的台灣大學醫學系大四生楊子昂是現任學生會長,也是台大首任醫科會長。平日扛著每周27小時的繁重課程,課餘帶領百人團隊爭取學生權益,哪件事比較難?她直言後者挑戰大,主因是要傾聽和協調不同的學生代表意見,得出一項共識來代表台大全體學生立場,「讀心遠比讀書難」。
今年是楊子昂投入學生會的第二年,去年她擔任學生福利部副部長,是全校最大學生社團裡的小幹部,但默默推動多項總務改革,比如促校方分梯次宣告淨空腳踏車停車場,並將沒在規定期限牽走的車移往回收場,解決廢棄車輛佔滿停車格的問題。共事一年後,會內夥伴支持她出來競選會長,把她帶入從沒考慮過的人生選項裡。
楊子昂回顧會長競選,三組候選人中,只有她來自理組科系,不過拿下電資、法律和醫學院多數選票,以60票之差險勝。她的政見是鬆綁大學國文必修,另也從醫學知識出發,指出18到25歲是易陷憂鬱的高風險期,學務處應有效提升心理諮商資源。
挑戰都在勝選後。目前上任三個多月的楊子昂說,當會長最難的任務是要理解各個學生及代表的訴求,還有訴求背後沒說出的真正期望。楊子昂分析,台大學生有想法,多數學生盼充分表達意見,「一定要讓每個人說出想法,然後認真聽他們說」。當一個人暢所欲言,即便最後結論和他想的有出入,仍傾向認同這份共識。
匯集學生建言後,如何代表3萬名台大生和校方爭取權益,又是另一門學問。楊子昂反問,台大最近推動「未來大學」,許多理念都曾是學生會在校務會議上的提案,像是降低雙轉輔門檻、廢除大學國文必修,「但為何學生提案難通過?」一來是學生代表較少,也可能是沒採用合適的溝通方式。
她認為爭權不一定要衝撞、流血,也能很溫柔。有些人將立場相異者視為敵人,還沒開始討論,就認定對方一定會反對自己。若能退一步傾聽,找出雙方共通點,借力使力說服對方,比如「台大要推國際化、未來大學,學生主張鬆綁大學國文必修將是助力」,成功率有望提升。
身為一名來自醫學系的女性會長,楊子昂坦言,台大學生代表向來「陽盛陰衰」,醫科生又是鮮少投入全校事務的一群,她找不到和自己一樣的前輩、典範。縱使徬徨,她並不後悔當初出來選,期待自己一面擔責,讓會內成員覺得一起打拚很值得,一面走出屬於自己的領導風格。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