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逾20年 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終於「動」了

位在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的醫學教學大樓今天動土。記者王昭月/攝影
位在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的醫學教學大樓今天動土。記者王昭月/攝影

開辦醫學院是國立中山大學創校初期即規範的建設藍圖,今年適逢建校40周年,由巴巴事業董事長黃炯輝捐2億興建的醫學教學大樓今早率先在高雄仁武校區動土,預計111年完工啟用,全案終於如願起步。這是仁武校區首棟建物,也是高屏澎東區國立大專校首棟醫學教學大樓,未來將結合高雄榮總臨床師資,發展跨域智慧醫學,為偏鄉離島培育醫事人才做出更好的服務。

中山大學積極申設公費學士後醫學系,硬體設備先投入建設,今日動土的「醫學教學大樓」,總樓地板面積3160坪,為地下1樓、地上6層樓的建築,地理位置鄰近合作夥伴高雄榮總院區,雙方將相互挹注科研能量與臨床師資,動土典禮上,高榮院長林曜祥及立委許智傑等嘉賓與會,現場冠蓋雲集。

仁武校區將作為中山發展醫學研究及培育醫事人才的基地,未來朝AI人工智慧的遠距醫療、經濟醫療、生態圈醫療、精準及預防醫療等方向發展,目前獲巴巴事業董事長黃烱輝及數10位校友承諾捐贈兩棟醫學大樓。

校長鄭英耀表示,37年來台灣人口高雄榮總的醫療團隊,3年前學校與的高雄榮總取得共識,決定共同籌設醫學系,期望能透過學校的科研能量,結合高榮的臨床師資,弭平南北醫療資源的落差,共同為台灣偏鄉離島培養醫療人才,同時創造更個別化、差異化的醫療環境,希望台灣的醫療是沒有偏鄉。

鄭英耀說,醫學教學大樓動土後,未來會接續施建大體與動物解剖實驗大樓,明年醫學研究大樓動工,整個校區初步規畫做醫學院外,另規畫8到10公頃做智慧型健康照護生態園區,將朝醫學院、生醫、醫材、健康照護等方向發展。

位在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的醫學教學大樓今天動土,到場嘉賓祈求上天賜福開工大吉。記者王昭月/攝影
位在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的醫學教學大樓今天動土,到場嘉賓祈求上天賜福開工大吉。記者王昭月/攝影
中山大學仁武校區醫學教學大樓今天動土,現場嘉賓雲集。記者王昭月/攝影
中山大學仁武校區醫學教學大樓今天動土,現場嘉賓雲集。記者王昭月/攝影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榮總 醫學院 偏鄉

延伸閱讀

川普擬廢歐記健保 拜登批:造成不必要分裂

台南黎明中學與美國國際學校簽約 助資優生直攻醫學院

後疫情時代 考研究所近年新高

中山大學40歲生日快樂!隧道幻燈秀慶賀西灣大代誌

相關新聞

清大案延燒 教部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雙語大學計畫 新增政、清、台科大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

獨/首年補助7.7億! 重點培育大學增3校 政大、清大、台科大入列

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開跑,教育部表示,第二期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得核定的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

台日半導體合作 陽明交大攜工研院、九州大學簽MOU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7)日就半導體、智慧載具、綠能三大領域,與工研院、日本九州大學達成共識簽定備忘錄,未來將攜手三大...

資通訊外加名額 台清交被調降

因應資通訊產業缺工,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於一○九學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百分之十...

獨/國立大學資通訊外加名額砍半 台清交113學年減招

因應資通訊產業缺工,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於109學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10%招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