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落實評鑑 確保學位含金量
有私立科技大學機械系碩士班傳出部分畢業論文與專業不符。學者指不少科大都有類似情事,呼籲教育部定期盤點與落實評鑑制度,確保學位「含金量」;也有理工領域教授表示,機械所要跨管理領域也該有個限度,在工程領域的研究所下設屬於社會科學的分組,應是台灣獨有的「跨領域」現象。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說,此現象反映出高教對於學術或專業不敢、不能要求,只是一味討好學生。只可惜這樣畢業的學生,並沒有真正學到東西,在社會仍然找不到工作,另也顯示出浮濫廣設高校,把不必或不合適高教的年輕人,引到錯誤的教育管道。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說,這在比較晚改名科大的技術學院常見。一旦技職司核准招生,各校就可以依據學位授予法自行授予學位,按照現行辦法,各校只要把招生辦法、授予學位的辦法報部核定即可,因此參與碩士口試的委員就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武東星說,面臨少子化問題,各種生源都是學校方想要極力爭取的,甚至連部分公立大學的一般碩士班都以免筆試來做招生宣傳,當然會衍生很多問題。教育部不僅要重視面臨生源保衛戰學校的教學品質,連碩博士班學位也應建立品質管制,定期全面盤點與落實評鑑認證制度,才能確保台灣各大學的學位「含金量」。
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說,碩士畢業論文當然要和系所專業相關,否則這個學位的價值就會受到質疑。在少子化壓力下,很多學校對學位品質的管控已很難做好,只要有學生願意來讀就「謝天謝地」,有些大學就成為提供所謂「低級教育」的大學,畢業證書只是一張繳學費證明,浪費學生時間也浪費國家資源,呼籲大學退場問題盡快有效解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