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都市失落空間 中原室設學生提專案

桃園市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大四學生,花1年時間前進不同場域,觀察與研究社會現存的問題,透過設計讓失落的城市空間重現榮景,設計花蓮洄瀾幼兒園、鶯歌湖山製片廠及台中忠信市場,也有學生投入數位3D設計,以新的設計手法與創意,賦予舊空間新生命,讓城市中逐漸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重現價值。
為讓城市中逐漸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重現價值,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學生著重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系34年來培育許多高階設計人才,吸引各國學子前來就讀,和在地學生交流激盪新思維。
洄瀾幼兒園設計案由花蓮子弟黃麗心與澳門僑生羅安洳共同完成。黃麗心關心家鄉發展,選擇擁有美麗山海景色的陽光電城做為畢業設計基地。羅安洳因為母親在澳門經營幼兒園,對於幼教議題特別有感,兩人經過幾次實地探勘,共同完成了夢想中的幼教園地。
黃麗心表示,花蓮陽光電城曾是地方重要文化資產,現卻逐漸沒落,洄瀾幼兒園不僅能符合幼兒教育需求,且能形塑地方新風貌。羅安洳說,幼兒園應該要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內外無限的把空間往外抽,設定操場是幼稚園最重要的核心,利用「方塊錯落」設計的方法,打破樓層的上下關係,讓孩子們的互動更加生動有趣。
香港僑生黃子樂與馬來西亞外籍生林宏恩,以位在鶯歌、曾是亞洲第三大片廠的湖山製片場進行創作發想。黃子樂說,衡量土地或建築價值的利益法則裡,並沒有善用到集體記憶,希望可以將舊的建築加入新的文化和創新,讓「集體回憶」變成「集體回饋」,使被大家遺忘
的湖山製片廠,透過空間設計變成活潑熱鬧的電影文化城,尋找在未來生存和競爭的可能性。
張詠喆、江汪家則打破傳統模型製作方式,以3D列印設計「複接式懸垂面構築」,規劃設計五股溼地北端河口附近的土地,他們以電腦模擬,去克服環境障礙與限制,並考量泥沙、水流、潮汐等自然因素,設計出環狀單車道、沙地遊樂場等休閒空間,重現土地價值。雖然數位設計難度較高,但是可以優化設計與製造的過程,讓設計回歸思考的本質,讓設計看起很炫,也能讓好的想法不僅止步於腦海之中。
這些精采的學生作品,將於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畢展統籌老師謝淳鈺表示,今年畢業展主題為「未半──未成的一半,一半的未來」,學生形容自己就像「未成的一半」,但希望能以這「一半」創造另「一半」無限的未來,透過更好的「設計」解決環境的問題,進而翻轉現狀、改變未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