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研發「天然矽片」帶來農漁牧業新契機

國立中興大學今(21)日舉行「天然矽片」技術應用發表會,這項新技術主要以「物理補捉」機制,有效抑制細菌及病毒傳播,可廣泛應用於農業、畜產業及漁業,為台灣產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指出,「天然矽片」新型無毒抗菌材料,係由材料系客座教授林江珍團隊所研發,對於目前國際擴散的非洲豬瘟病毒,學理上預測亦具有抑制防禦之效。
林江珍係於2003年SARS期間首次發表「奈米矽片」材料,此新材料是由天然礦土精煉而成,可有效對抗SARS病毒,2009年H1N1流感期間,更將此材料延伸開發出「矽銀彈900」。
經由團隊多年來的努力,「奈米矽片」更精進演發成為新一代「天然矽片」,可確保對土壤、水質、生態環境友善,不會造成二次汙染,適合大自然土地廣泛使用。
此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田野測試,並通過農委會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鏈接政府5+2產業創新及新南向政策,最終目標為推廣國際,以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問題。
林江珍表示,歷經十年來30多種農作物的大規模試驗後,證實「奈米矽片」可替代化學農藥抑制細菌繁殖所產生的病症,例如葉黃病、銹病、炭疽病、黑腐病等,進而有效促進植物健康生長、提升蔬果品質與增加收穫量。
其中,「天然矽片」技術經大規模稻米田野契作測試,生産出486噸白米, 全程未使用農藥,完全無農藥及重金屬殘留,並且能將土壤內的菌種繁殖導向優質菌相平衡,大大解决土壤酸化及休耕/輪耕等土壤復育問題,除健全植物生理與促進生長,更增加作物收成産量平均達20%以上, 可望減緩全球糧食危機。
另透過「物理捕捉」機制,矽片可抑制病毒傳播,預防禽流感的疫情。經測試結果,有效改善雛鴨的腸胃道,漸少致死率,成鴨則可提升自身免疫力。若透過配方技術,「天然矽片」更可視為環境消毒劑,避免病原交叉感染。
目前,非洲豬瘟疫情蔓延,該病毒耐熱性及感染性高,是一種高度傳染的惡性豬隻疾病,對豬隻致死率高達100%,尚未有疫苗或藥物可有效抑止。
台灣自1997年傳出口蹄疫疫情後,經過22年時間,即將於2020年脫離口蹄疫疫區,防止非洲豬瘟入侵為關鍵時刻,天然矽片可做為防禦台灣的新武器。
展望未來,林冮珍說,這項技術延伸的「矽片銀」抗菌材料,在醫療應用上,已進行包括皮膚敷料、藥膏及新型奈米載體癌細胞標靶治療等項目,目標為通過美國 FDA規範。
目前,林江珍的合作團隊,還包括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蘇鴻麟、環境工程系張書奇、動物科學系陳洵一、黄三元、唐品琦、植物病理學系黃振文、張碧芳、鐘文鑫、獸醫學院董光中。
以及台灣大學工學院高分子所徐善慧、醫學院毒理學所彭福佐、皮膚科朱家瑜、骨科張志豪;中研院林宜玲;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吳建平等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