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友連署 盼鹿鳴堂變身僑務博物館

50年歷史 僑胞情感連結
50年歷史的台大鹿鳴堂,原名僑光堂,台大考量建物老舊,修繕恐需鉅額經費,決議拆除。在民間團體努力下,北市文化局將鹿鳴堂暫列古蹟,暫時不拆。台大校友發起連署,希望保留鹿鳴堂成為台灣首座僑務博物館,他們認為是一棟從僑胞與國家的情感連結,僑社活動媒介,僑生教育扎根,都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物。
台大鹿鳴堂原訂7月拆除,有台大校友找到僑光堂時期許多重要新事證,提報鑑定鹿鳴堂古蹟,北市文化局重啟文資審議,已完成第二次文資價值鑑定會勘。鹿鳴堂前身為僑光堂,建於1967年,曾是全球僑生活動中心,也是華僑團體在台活動的重要場域,為每年雙十國慶接待歸國僑胞的主要場所。1996年台大收回整修,更名為鹿鳴堂。
搶救台大鹿鳴堂陣線發動連署,希望成立台灣首座僑務博物館,已有30多個海內外僑團組織、個人加入。僑委會也發函台大與北市府,建議保留。
搶救台大鹿鳴堂陣線發言人、台大外文系校友林怡君表示,發動連署主要是為了凝聚僑界的力量支持保存。全世界有50多家華僑博物館,幾乎有華人的國家就有,不僅具有文物的保留和展示功能,更因文化保存達到教育功能,維繋情感認同,創造經濟價值。如果能促成設立台灣首間僑務博物館,對台灣外交處境艱難時刻,有很大助益。
台大電機系教授陳少傑是柬埔寨僑生,他說,1973年在台大念書時,僑生活動多在僑光堂舉辦,尤其僑生組成的華光合唱團都在僑光堂練唱演出。台大收回變成鹿鳴堂後,僑生校友會回來看看,拆掉僑光堂,情感的聯繫就斷掉了。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董鵬程表示,僑光堂由美援僑教餘款興建,並以此經費協助台大興建許多戰後校園建築。當年僑援實際幫助戰後校園建設。他希望台大飲水思源,不應拆除僑光堂,別抹除戰後僑務與台大校務發展史的實際連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