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學習歷程遭撤銷錄取 沈政男:誠實的人反被處罰?

高中生因公布學習歷程被檢舉不實、遭撤銷大學醫學系錄取資格,醫師沈政男今天認為,這名學生極可能是「比絕大多數考生更加誠實」的人,卻因主動公開資訊反而成為制度的犧牲者。
沈政男說,輿論對此事件的集中在「造假就是不誠實,被抓到就該受罰」的判斷上,但這名學生是否真的不誠實,值得深究。他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並非匿名或隱藏,反而展現出極高的坦白與開放。他質疑「如果學生刻意違規,怎麼還敢主動把資料貼上來?」
對比之下,檢舉者是否願意公開自己的學習歷程?沈政男指出,學習歷程的呈現本就存在「造假與美化只有一線之隔」的模糊空間,許多學生可能都曾「整理過」資料,只是沒有被檢舉或重新檢視。他質疑學校是否過於倉促撤銷錄取資格。
對於檢舉的動機與過程,沈政男認為,一開始學生並未公開學習歷程,是有人私下請求觀看後,他才貼上網路。若此事屬實,則涉及法律上「證據來源」的爭議。沈強調,若有人心懷惡意,藉由誘導取得他人資料再行檢舉,則該資料作為處分依據的正當性將產生疑問。
他進一步指出,即使該學生自願公開內容,其本意是供他人參考學習,而非接受審判。如今卻被拿來倒打一耙,有如「醫師分享臨床經驗,卻被檢舉健保使用不當」,反映出制度對善意者的不友善。
沈政男認為,學校在處理此事時,也受到來自社會與輿論的壓力。由於事件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學校在考量公平性與外部觀感之下,「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撤銷資格,以求息事寧人。然而,「那位學生有沒有權利問,為什麼只有我的資料被檢視?要公平,是否所有錄取者都應接受同樣標準的審查?」
沈政男以倫理學四大理論切入。他引用亞里斯多德的「德行倫理學」,指出「誠實」應為「欺騙與天真之間的中庸」,並非一味的一五一十;又引康德「普遍化原則」批評社會應用一致的標準看待所有人行為;再以功利主義質疑,若因制度使得成績更好的學生無法從醫,是否真正符合最多人幸福;並以羅爾斯的正義論提醒社會應站在「無知之幕」後設想:若今天是自己孩子被檢舉,我們是否仍做出同樣的判斷?
沈政男說,網路輿論常有仇富、扯名人後腿的集體情結,在這個事情上有沒有,大家可以判斷,而根據正義論,必須想像自己可能是富人,也可能是窮人,而不是因為現在對方是富人,而你是窮人,就根據既有地位做出判斷。
▪高三生升學最後關卡!114分科最齊全攻略 從報名到考試規定一次掌握
▪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放棄北一女!她對媽連吼3句話秒選附中 網見後續:做什麼都會成功
▪提前逾20分鐘警告「大地震要來了」!日本科學家找到預警新線索
▪電機系讀3年「沒成就感」想鬼轉 大四生掙扎考研or工作…網:別受限
▪名校+熱門科系=人生起飛?「四大電機」碩士生吐心聲:希望你不會成為下一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