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繁星推薦校排18%可進…共19缺額 生工、植微兩系0人錄取

台灣大學今年繁星推薦共有19名缺額,更有生工系、植微系兩系錄取人數掛0。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大學今年繁星推薦共有19名缺額,更有生工系、植微系兩系錄取人數掛0。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114學年大學繁星推薦今天公布錄取結果,多所頂大都有缺額,其中台灣大學共有19名缺額,更有生工系、植微系兩系錄取人數掛0。台大註冊組主任李宏森分析,出現缺額的學系標準訂得比較高。而今年全國有242所高中有學生錄取台大,校排最低者18%,未來在尊重各系想法的情況下,會持續和學系遊說,增加繁星名額。

114學年度升大學繁星推薦管道今公告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錄取結果,根據甄選委員會資料,數所頂尖大學仍有缺額。李宏森表示,台大總共提供434個名額,包含醫學系16個和牙醫系2個,今年缺額19個,較去年減少7名,本次錄取率為66.45%。

李宏森指出,19個缺額落在理學院3個系、工學院1個系、生農學院3個系、管理學院1個系,其中有2個系組0人錄取,第二類學群的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開出4個名額僅15人報名,第三類學群的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開出2個名額僅3人報名。

李宏森分析,出現缺額的系組報名人數偏低,學系的標準多訂得比較高。以生工系為例,標準為學測國文前標、英文前標、數A頂標、自然頂標,連續兩年錄取掛零的植微系國文、英文、數A、自然均要求頂標。

另外,台大第八類學群的醫學系今年開出16個名額,共45人報名、24人過篩,全部都是校排1%,學測4科最低59級分;牙醫系開出2個名額,共6人報名、4人過篩,校排3%以內、4科最低58級分。

李宏森指,今年電機系和醫學系打成平手,台大電機系開出18個名額、共71人報名,錄取學生校排1%、4科最低59級分。

李宏森指出,今年全國有242所高中有學生錄取台大,發揮繁星推薦「校校等值」的精神,讓更多在校表現優秀的學生錄取頂大。繁星上台大最多人的高中,共有6人錄取。而在錄取學生中,校排最低者18%,只有一名;共97.5%以上的學生校排都在10%以內。其中,今年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首度有學生以繁星錄取台大,該生錄取的是哲學系。

李宏森表示,台大提供的繁星推薦名額有緩慢微幅增加,今年占總名額的12.44%。以這幾年學生入學後的表現來說,由繁星管道入學的學生表現最好,在尊重各系想法的情況下,會持續和學系遊說,增加繁星名額。

台大註冊組主任李宏森分析,出現缺額的學系標準訂得比較高。記者李芯/攝影
台大註冊組主任李宏森分析,出現缺額的學系標準訂得比較高。記者李芯/攝影

114學測 台大 放榜 繁星

延伸閱讀

僑泰高中4學生繁星通過醫學系篩選 創歷來最佳成績

繁星放榜!高雄旗美高中錄取率逾8成創新高

114大學繁星推薦錄取率64.12% 台大缺額19個、文化132個

114學年繁星推薦放榜了!9點開放查詢 錄取考生名單這裡查

相關新聞

業界受歡迎?他學測爆了考慮讀「台科大」 網曝優勢:不分系很頂

不是高職生就讀「台科大」有何優缺點呢?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今年學測考得不好,父母不希望他考分科測驗,因此正在考慮台科大「不分系」,也聽說台科在業界很受歡迎,未來希望去外商工作,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個申放榜醫學系不再最頂 實習醫學生後悔:醫療環境因「4件事」惡化

醫學系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心目中高分群的首選,然而今(2025)年申請入學放榜後,牙醫系入學分數正式超越醫學系,讓一名實習醫學生在論壇上稱有點後悔自己的選擇,更感嘆對醫學的初衷與現實有落差,因為要面對救人戰戰兢兢的心情、優渥薪水是高工時堆疊的假象、對於掛號費與自費醫美有雙重標準的民眾等。

申請入學放榜!醫學系被超車 住院醫師:工時2倍、薪水卻少牙醫四分之一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放榜,醫學系不再是全台最高分的科系。一名男網友在論壇指出,不僅台灣大學牙醫系的錄取門檻已超越同校醫學系,別間大學牙醫系的錄取分數也普遍高於同校、甚至其他大學的醫學系。原PO還透露,自己是29歲的住院醫師,和牙醫系的朋友相比,工時是他們的近2倍、月薪卻少4分之1,讓他嘆道,「台灣公衛最低薪水、最高服務」。

個申一階超篩人數破百校系 集中電資

受人工智慧(AI)熱潮影響,電資科系招生熱絡,今年大學申請入學一階超篩人數破百的校系,都集中在電資,其中成大、元智電機系...

一階通過率增1.7% 台大門檻略降

大學申請入學昨公告第一階段篩選結果,今年共有七萬九○○一人報名,較去年增加八一四人,通過比率也比去年略增一點七個百分點,...

學測一篩通過率近83% 人力銀行辦講座助攻衝上夢幻校系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再掀全球關稅風暴,面對晶片、半導體關稅的不確定性,台灣科技產業嚴正以待,也讓一向被看好的科技業發展前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