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也愛你,非常想你」 林之晨撰序談失智父林芳郁:我見過最接近的完人

抽獎/ASUS TUF Gaming初音未來聯名電競組開箱!鍵盤、耳機、滑鼠、鼠墊全套香翻

美國務院恢復國際學生簽證面談!不符合1前提恐被拒簽

首增資通科技國際學士學位 台科大今年開412缺給普高生

台科大今年開給普高學生412個名額,更首增資通科技國際學士學位學程。本報資料照片
台科大今年開給普高學生412個名額,更首增資通科技國際學士學位學程。本報資料照片

依現行考招制度下,普高學生可透過四年制申請入學管道進入科大就讀。獲許多考生青眼的台灣科技大學今年開給普高學生的名額共有412個,更首增資通科技國際學士學位學程,藉此強調台科大培育電資領域國際化人才的企圖心。

台科大表示,首增的資通科技國技學士學位學程,是由原本電資學院學士班名額挪用新設,主要是為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資通領域人才。此學程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國際合作活動及跨國企業實習,學生可在國際技術環境中進行實習和學術交流,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

而台科大不分系原本採計數A,收自然組學生,去年不分系B組首次採計數B社會組10個名額,報考狀況踴躍,社會組同學今年也可報考。

台科大教務長陳素芬表示,普高生可以學測成績可以進入技職體系的科技院校,科大四技申請可以另外填6個志願,並不會排擠到普大個人申請的6個志願,反而多了一個入學管道與選擇,兩者總計共可填12志願,因此非常鼓勵高中生充分利用四技申請入學的管道。

陳素芬說,台科大融合了多元的學生背景、實作能力強的技高生、學科能力強的普高生、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再加上台科大產業連結度與企業最愛,都是就讀台科大的優勢,尤其臺大聯盟的資源,學生可跨校選台大、台師大的課程,參與三校社團、相關資源共享更是學生們選讀的原因。

台科大各系第二階段僅辦理「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審查」、無面試。陳素芬建議同學們書審資料展現出個人特質與個性,資料不在多,而是要整理得有條理,教授更看重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可分享獲獎的經驗,但也可說明從失敗的作品、受挫的學習經驗中學到甚麼。

台科大提醒考生,普高生申請台科大的報名時間為3月17日至21日,第一階段篩選審查結果於3月27日公告,第二階段網路報名為5月1日至5日,考生屆時可參照備審資料指引網站來準備學習歷程備審資料上傳。

為吸引優秀學生,並提供清寒學生給予更多經費資源與關懷,台科大也提供獎學金,一般生4科組合級分為2%(含以內),入學新生可領第一期40萬獎學金,入學後維持學科成績,可續發每期10萬元獎學金,最高可達70萬。清寒生四科組合級分累計前5%(含以內)即可領到累計最高70萬獎學金。

此外,為使普高學生、家長、教師能更了解台科大就學資源、各系特色及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等相關資訊,於3月8日在高雄、3月9日在台中、以及3月16日在台北各辦理1場說明會。

為使普高學生、家長、教師能更了解台科大,校方將於3月8日在高雄、3月9日在台中、以及3月16日在台北辦理說明會。圖/台科大提供
為使普高學生、家長、教師能更了解台科大,校方將於3月8日在高雄、3月9日在台中、以及3月16日在台北辦理說明會。圖/台科大提供

陳素芬 申請入學 台科大

延伸閱讀

全球半導體新契機論壇/臺科大產業創新學院執行長楊光磊 臺美互補思維才是正道

普高學生想申請科大?台科大系主任教你選適合科系

台科大問答影片助填志願 自我學習能力最受重視

凌濤遭爆露鳥涉性騷 吳靜怡:消息已盛傳許久

相關新聞

擴大申請入學3倍率周五討論 教育部:尊重招聯會決定

教育部研議將申請入學長年來的3倍率擴大至4倍或4.5倍,已於5月時獲招聯會常務學校支持,該案將於周五提至招聯會會員大會由...

台大申請入學173個缺額 政治系最多、醫牙電資均招滿

114學年升大學申請入學今公布分發結果,台大共有173個招生缺額。其中,缺額最多的是政治系,該系兩組加起來共22個缺額,...

考生注意!大考中心曝115學年學測、分科測驗暫定日期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日前公布115學年度各項考試暫定報名與考試日期,其中,學科能力測驗將在2026年1月17日...

網傳老師涉指使高中生學習歷程造假 學校澄清了

一名學測74級分高中生申請入學正取多間大學醫學系,但被發現其學習歷程檔案誤植「最佳辯士」頭銜遭檢舉,陽明交大、北醫大撤銷...

申請二階甄選 頂大熱門系強碰

大學申請入學二階甄選將於本月中開跑,以十七、十八日最熱門,其中十七日下午為台大共同筆試,同時也是陽明交大醫師組以及清大資...

建中生問該讀電機或醫科 台大院長:18歲決定一生太難

台灣醫療面臨醫護出走,給付低廉等問題,年輕世代對擔任醫師卻步,今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分數,牙科首度超越醫科。台大醫院院長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