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教團:學檔好壞 非教師責任
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是出自學生在上課時產出的作品,教育部「作伙學」團隊研究發現,逾六成教師認為,教學負擔重,沒心力安排可以製作成課程學習成果的內容。高中端就表示,考量孩子的升學需求,老師多半會在課程學習成果上協助學生,但也加重工作內容;教團則呼籲,「不要把學習歷程檔案好與壞的責任,變成任課老師責任」。
教育部「作伙學」團隊研究,有七成教師反映,缺乏時間安排可以製作成課程學習成果的內容;也有百分之六十一的教師認為,教學負擔已經過重,無心思設計適合產出課程學習成果的作業。
全中教會務顧問高孟琳指出,如果高中生真的在特定領域中有才能、並能展現出具體成果,可以走特殊選才管道升大學,要一般學生從平常的課程、多元選修、自主學習中產出特殊的具體成果較困難。
僑泰高中校長温順德表示,學習歷程檔案畢竟是學生申請入學的重要參酌項目,考量孩子升學需求,老師多半會規畫協助學生,最後的課程學習成果還要由老師審核,尤其在強調績效的私校,此狀況更明顯。他認為學習歷程檔案推動以後,不僅孩子更辛苦,也增加老師的工作量。
全教總高中職委員會主委林金財則說,對老師而言,課程學習成果應只是要認證內容確實是課程所產出,並沒有一定要為了學習歷程檔案而去開發課程內容。他擔心在教學現場,老師會「做過頭」,「不要把學習歷程檔案好與壞的責任,變成任課老師責任」,因為重點本來就是學生有產出,且能證明高中在校的學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