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根本沒派員!假記者持電視台麥牌堵訪被抓包 士院判決出爐

行程急轉彎?馬斯克遭爆將聽取「對陸戰爭計畫」 美官員曝會議過程

北市林森北路外牆石塊掉落砸破車窗 建管處重罰30萬

葉丙成指參加營隊升學沒加分? 教育部:活動需有助反思、素養化

教育部上午舉辦「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劃」研究成果發表會,國立中山大學教授施慶麟分享計畫調查成果。記者林伯東/攝影
教育部上午舉辦「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劃」研究成果發表會,國立中山大學教授施慶麟分享計畫調查成果。記者林伯東/攝影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日前表示,奉勸學生不要再花錢參加大學營隊,對申請入學沒有加分。教育部今舉辦「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畫」分享記者會,但官方調查指出112學年多元表現一項審查重點,正包括活動參與經驗、學生展現的多元能力。

葉丙成日前表示,學習歷程檔案建議學生平時就要順手搜集,也奉勸學生不要再花大錢參加大學營隊,「申請大學沒有加分,不要再花這些錢了」。大學營隊多由大學生辦理,即便有實驗室體驗等也還是玩樂性質為主,大學教授不可能因為高中生參加大學營隊就加分。

中山大學教育所教授施慶麟今說明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畫,其中一項為書審教師審查重點,執行書審的大學教授多認為學生學習熱忱、對學系的興趣、個人特色、素養能力等非常重要;且多認為系統與條理化、文字邏輯、資料符合指引、佐證等呈現方式十分重要。

而評閱重點一項,書審教師認為包括個人能力展現、多元表現、申請動機以及學生檢具的書審資料與準備指引相符合程度。根據112學年調查,個人能力表現一項,書審教師選擇的審查內容包括學生的能力與人格特質、反思能力;多元表現一項,書審教師則看中學生展現的多元能力,且有佐證較佳,也看中競賽表現和活動參與經驗;申請動機則看學生對學系的興趣與了解,以及學習計畫和生涯規劃。

媒體提問,既然多元表現一項書審教師多審查「活動參與經驗」,活動及包括營隊、社團等,是否和葉丙成說法相左?施慶麟表示,不希望學生只是檢具書面證明,而應反應於素養提升,以及活動後是否能提出反思,學生可用精練的文字於學習歷程自述上撰寫,相信書審教師不會單純只看學生參與幾個營隊場次。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廖高賢則表示,如果學生有相關資源參加營隊進而了解科系「我們是鼓勵的。」但若學生只是為了增加學習歷程檔案營隊參與數,或希望提升書審分數、作為審核通過依據,則沒有直接關聯。

廖高賢說,「活動有助於提升素養,才會成為判斷依據。」若只是為做而做,則無直接關聯。

另外,調查也顯示,書審教師提及的高分資料特色,112學年書審教師多表示,高分資料包括學業表現優異、穩定或有進步,以及學生可展現個人特色或能力,學生申請動機明確,以及「相關活動參與表現或作品良好」。

108課綱 學習歷程檔案 教育部 營隊 素養 葉丙成 高中生

延伸閱讀

葉丙成談補習 反對補全科、易導致孩子在校上課分心

面對AI浪潮來臨 葉丙成倡導孩子學習保持好奇心

葉丙成:參加大學營隊 無助於推甄加分

學生把書讀好就好? 葉丙成點台灣父母「最大問題」:孩子恐不敢創新

相關新聞

申請入學自費醫學系 56級分有機會

大考中心昨公布學測五標,補教業者表示,數A頂標下降,對頂尖大學影響不大,但中字輩與地方公立大學的二類組錄取門檻可能降低約...

大學考招教戰/個人申請面試3錦囊 答題練習說故事

不少大學科系個人申請需要面試,考生不妨趁著新年假期,在家中好好練習面試秘訣。得勝者文教多元入學專家胡天爵根據多年指導學生...

大學考招教戰/教授:審學檔不會盲目數獎狀、營隊

大學學測成績二月廿五日公布,想透過申請入學上大學的考生,緊接著就要開始準備備審資料,整理過去兩年多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大...

升學依據 選校系看註冊率 考生恐踩雷

學測剛落幕,許多學生和家長模擬落點、挑學校。其中各校「註冊率」是教育部每年底都會公告的資訊,也是學生選校的參考。不過,許...

114學測第2天/國、英主科登場 考前5大注意事項一次看

114學年大學學測今邁入第二天,主科國文、英文將登場。大考中心統計今年學測報名人數約12.1萬人,由於參採校系多,國英兩...

不捨翼友福遭嘲諷「窮人上台大撿角而已」陳其邁今晚發聲了

高雄六龜高中學生翼友福父母雙亡,憑本身努力錄取台大社會系,竟遭網暴批評「撿角」。市長陳其邁感到不捨,在臉書發文說「他非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