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選系「偏食」 人文類科僅19%

大專院校外語群等人文社會相關學科缺額率居高不下,成為不少大學首先減招的目標。教育部統計,就讀人文類科學生占比剩不到兩成,外語等學門近年人數亦持續下跌。學界指出,高中生選系階段就開始「偏食」,國家政策也不斷強化優秀人才只能當醫生、工程師,未想到文學家、金融家可能性。
教育部一一一學年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將大學學科粗分為三大類。根據統計,攻讀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科學的科技類科學生最多,占比高達百分之四十五,其次為社會類科百分之卅五,人文類科包含教育、藝術、人文等學門僅百分之十九。
教育部另將大專校院細分廿七個學門,人文學門一○六學年還有一點五萬名學生,一一一學年僅剩一點三萬名;外語學門一○六學年約九萬名,一一一學年剩七點四萬。反觀資訊通訊科技學門則略增,從一○六學年的八萬增加為八點三萬人。
一名不具名高中老師分析,高中生選系「偏食」是近年趨勢,導致西半部不少明星高中人社班陸續關閉,且不少注重升學的高中,一類組班級近年也都在減少中。
全教會副理事長張瓊方表示,國家資源近年非常偏向理工科,甚至高中端競賽也側重理工科,人文學科除奧林匹亞地理競賽外,幾乎很少,可見教育端在人文學科投注的資源明顯少於理工科,而家長、學生也很實際,既然國家投注資源在理工延伸產業且薪資優渥,學生當然往此流動。
張瓊方表示,國家政策不斷強化資通訊產業是護國神山,優秀人才只能當醫生、工程師,卻未想到文學家、金融家等可能性。國內想復振人文學科,不能只靠單純的開設課程,而是應比照理工科搭配政策配套,才可能有全面性的改變。
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學生選擇科系、未來路徑還是要以自身興趣為主,高中端社會科也都有開設探究與實作等課程,嘗試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人文社會學科。然而國發會仍會整體評估國內產業,由教育部和大學研處整體高教人才養成,近年全世界資通訊產業發展迅速,國內也要考慮產業發展需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