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大學「選校不選系」賭注大 學者憂:學習沒動機、職涯路更渺茫

頂大陸續開放學生能A系入學、B系畢業,教育界憂心恐助長高中生「選校不選系」的風氣,也怕學生入學後缺乏學習動機,若最後輔系、雙主修又失敗,對未來出路將更沒想法。但也有學者認為,選校只是一種手段,選系才是重點,若學生最後能達成目標也並非壞事,只不過學生必須意識到未必國立就比私立好,選校已不再是業界選才唯一條件。
全中教秘書長許麗吉表示,不是每個學生進入大學後,都有辦法輔系、雙主修,若學生決定「選校不選系」,而對於這些管道抱有太大期待,就怕入學後非常失望,想轉卻又受制於成績而失敗。
許麗吉也說,有些學生進了志願後段的大學,雖然續航力稍弱,至少還有學習興趣;但如果是完全非興趣的科系,不僅學習路上沒動機,對未來出路更沒想法,建議孩子要做整體評估,不能單純選校不選系,更不該有榜單迷思,若錯在起跑點,將大大浪費學習的黃金時間。
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表示,新課綱鼓勵教學現場適性揚才,但多元的升學制度,卻反讓部分學生不知所措。他舉例,過去考試分發多以考試分數來落點填志願,但今年的分科測驗卻出現「低分高就」的情況,也讓選校不選系的概念復辟,就怕明年一堆人誤以為考試分發能上理想志願,熱門科系恐怕擠破頭,長久下來不是好發展。
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過去企業要T型人才,現在則需要跨領域的π型人才,斜槓學習是必要的。至於「選校不選系」的憂慮,他認為選校只是一種手段,選系才是重點,若學生入學後能找到符合自己的科系都是好事,但也提醒各大學都有特色,未必國立就比私校好,選校已不再是業界挑人的重點,主要仍是看科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