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揚爆炸第一時間回應「有射水」 屏消防局長坦承口誤:廠商資訊不完整

台積電只用台清交成?楊光磊:博士生數量多失去高端價值

被爆「強吻傑尼斯師弟」 瀧澤秀明親上火線回應了

考招新制恐釀「一試定終身」 台大教授批沒道理

台大教育論壇座談與談人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左起)、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記者季相儒/攝影
台大教育論壇座談與談人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左起)、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記者季相儒/攝影

明年指考改名為分科測驗,且不考國文、英文、數乙,部分科系將參採學測成績,外界形容這對部分社會組考生來說,根本是學測「一試定終身」。有台大教授批評此舉「沒道理」,認為教改的根本精神理當是不要一試定終身,考試改變方向卻跟原始原則不同,令人匪夷所思;也有家長指出,分科測驗沒給學生機會,呼籲應開放學生自由選考。

台大社科院與本報共同舉辦「大學考招新制對高中的衝擊」,會中邀請家長、高中端、大學端一同討論考招新制對教學現場的影響。

師大附中家長會長陳昶芬家中有舊課綱大一生,也有新課綱的高三生,她說,自己女兒今年剛考完「末代指考」,之所以拼指考,就是因為學測數學考壞了,縱使指考成績不理想,但這是女兒自己的選擇,考壞也甘願,但明年分科測驗卻沒有再給孩子一次機會,這是孩子現在的壓力源。

她也沈重地說,若有學生發現學測個人申請不利於自己入學,過去會思考乾脆拼分科測驗,但考招制度現在出現「一試定終身」的問題,有些社會組孩子為了給自己一次機會,必須再去選修數甲,這相當殘忍。

陳昶芬提到,國文、英文只考一次,國文科的國文寫作就佔一半成績。她認為,國文寫作相當主觀,有點像在碰運氣,又不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文學家,為何不能為像英聽一樣,作為一道門檻就好?

景美女中家長會長許麗吉也說,就是因為存有太多未知,所以才有焦慮。她也提到,從放榜到分科測驗只剩20幾天,國文、英文不給學生兩次機會,又該如何用一份考卷,鑑別學測與考試分發的成績?

許麗吉認為,考招新制存有太多變數,呼籲分科測驗能讓孩子自由選考國文、英文、數乙的機會,讓孩子能選擇要不要重考這三科,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也提到,教改的根本精神,就是不要一試定終身,但現在的考試方向卻跟這原則不一樣,「我也覺得很奇怪」,這項變革對管院影響很大,但真正會如何,也要等到明年正式上場才知道。

胡星陽批評,指考不考國、英、數乙真的沒道理,教育部說三年才能改一次,這也沒什麼道理。他認為,很多政策也沒說一定要三年才能改變,這部分招聯會與教育部應該要改變,至少要符合教改精神。

教育部高教司日前回應,分科測驗範圍包括高三的加深加廣選修,但這兩科選修課程範圍不同,如國文科包括國學常識、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各類文學選讀、專題閱讀研究,四科只要選兩科,各校選讀文章不一樣,無法統一命題。

另外,明年分科測驗刪除數乙,反而導致部分社會組科系改採難度較高的數甲。招聯會強調,招今年7月已在會議中決議分科測驗恢復數乙考科,多數大學也認為需要透過數乙,來尋覓商管人才。不過,教育部認為修改考科須在3年前公告,確切調整時程,將由教育部全面評估後再決定。

分科測驗 教育部 指考 學測 台大

延伸閱讀

分科測驗為何不能考國文、英文?教育部說明原因

高一不開本土語要寫理由 基層批:師資不穩、繁星不公

相關新聞

高中生選系「偏食」 人文類科僅19%

大專院校外語群等人文社會相關學科缺額率居高不下,成為不少大學首先減招的目標。教育部統計,就讀人文類科學生占比剩不到兩成,...

分科測驗衝刺/物理科難題恐占5成 新課綱四大獨有考點一次看

大學分科測驗7月12到13日登場,聯合新聞網26日起一連七天推出「分科測驗衝刺」系列專題報導,訪問高中及補教名師,剖析命...

世新搶生 查榜「建議」錄取名單

大學個人申請落幕,不少老牌私校招生狀況較去年慘跌,世新大學今年採大數據分析,在二階面試前分析交叉查榜等情形,擬出一份正備...

父罹癌星途巨變...人氣童星13年前發願從醫 他兌現動人承諾上陽交大醫學系

112年學測落幕,個人申請入學結果也於近日放榜。彰化市精誠中學粉絲專頁日前分享,小時候曾是人氣廣告童星的林均嶧,13年前因父親罹癌中斷星路,轉而立志要考上醫學系...

大學申請入學1.6萬個缺額 5年新高

一一二大學申請入學統一分發結果昨公告,總計三點八萬人獲分發,分發率百分之五十一,較去年略減,但今年缺額達一點六萬,較去年...

大學申請入學放榜!11校醫學系出現122個缺額「僅2校全部滿招」

112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統一分發結果今天公告,11校醫學系自費生提供597個名額,分發475人,出現122個缺額,僅2校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