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新增混合題 物理化學歷史占分最高

大學指考明年更名分科測驗,各科都將新增雜揉選擇題與非選題的「混合題型」,高中教師形容考生將「很忙」,除畫答案卡,還要簡短描述自身觀點、製作表格、在地圖上作圖等。
大考中心日前公告分科測驗參考試卷,物理、化學、歷史混合題占分高達三成,數甲為二成四,生物、地理、公民與社會則為二到三成。主任周兆民上周表示,正式考試也將循此比例命題。
按大考中心公告的分科測驗參考試卷,明年起新增的「混合題型」讓考試更活潑,比如公民科納入法院核發的搜索票,請學生圈出有誤之處並寫出更正內容;歷史科混合題近似大學申論題,要考生區分和評析不同史料並寫下看法;地理科結合地圖和環境議題,要考生看圖判斷台中市處理空汙作為是否合理。
華江高中地理教師張庭堃分析,地理科混合題要求考生撰寫摘要、做因果分析,都是過去大考極少出現的現象,提升考試難度。圖表繪製也將是大考重點,教師應多加強學生繪圖力,另也要發揮新課綱探究實作精神,引導學生到常入題的政府資料庫,如經濟地理圖資中心、土石流防災資訊網找地圖實作,助考生更快了解考題脈絡。
文華高中公民教師李佳浤指出,公民科混合題型將選擇題與手寫題混合呈現,且題目文長大幅提升,學生除須判讀議題,更要練習在有限的字數限制下精簡描述答案,學生必須多練習閱讀與書寫能力。
員林高中歷史教師王偲宇則說,歷史考題更貼近學術探究情境,著重處理史料的方法,要並用統整、歸納、分析、說明、表達能力來答題。
自然科更重視實驗,如物理科的混合題要求考生寫下公式推導流程;化學和生物要求將實驗細節或結果填入指定表格。補教化學教師王宇說,化學科出現許多不在課本的實驗,考驗考生能否統整題目所給的數據,運用理解能力答題。
數甲則因原本就有大量手寫題,變化不大。補教數學教師藍天予分析,數甲科試題無論篇幅、難易度都和指考相當,混合題型落在多項式微積分、空間向量等單元,題幹提供的線索反而多於指考,更易答題。
補教物理教師邱博文表示,新考題和目前的指考差異不大,大量改編目前考題,只有一題提及家用爐具的題目屬原創試題。全卷包含角動量、脫離速率、波耳原子模型等高難度主題,無法憑新課綱強調的「基本素養」作答,建議考生仍要認真準備高二、高三課程。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