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甄選教戰/甄選面試 考古題、時事題必備

一旦學測及術科成績篩選通過,接著進入第二階段—面試。多元入學專家胡天爵表示,學生準備面試,首要任務在於徹底蒐集甄試學系的資訊,目的是「了解敵情(了解學系)」,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掌握「敵情」才能自我推銷證明你比他人更強。而在面試前一、二天,建議學生把已繳交的自傳、讀書計畫,仔細再讀一次,這往往是審查委員面試問題的主要素材。
了解學系包括校系史及簡介、學術風氣與走向、學校特色、課程大綱、校系設備、師資陣容與表現、傑出校友、學報系刊或是相關領域的期刊及學系教授的研究領域等。胡天爵表示,這些資料可以上入口網站、利用搜尋網頁鍵入大學校系名查到;也可到各校系網址蒐集學系的資訊,或直接上大學網路博覽會。學生也可以到大型書店如找必修科目的書籍,若能蒐集其他大學相同學系不同特色之所在,面試回答問題也會言之有物。
「考古題」可在面試時發揮作用。胡天爵分析,一般大學系主任三或四年輪換,面試內容會因系主任主導而有所改變;如果能找到學長姊談近兩年的面試考古題,較有參考價值。若是新成立或第一年辦理甄選的系,學生可參考其他大學相同系名的科系面試資料;雖然不同學校,但是教授接觸的領域相同,所想到的問題也很近似。
「時事題」也不能忽略。胡天爵表示,通常教授最愛問與專業領域有關的時事題,「你對XX新聞有什麼看法」。學生可到圖書館翻閱近一個月的報紙,除了注意大標,還要多看「深度報導」或「評論文章」,看完之後多角度思考觀點,不要有藍或綠的唯一觀點。
清大副校長戴念華表示,如今各系所的面試,多半是幾個審查委員同時面試幾個學生,較少一對一面試。面對團體競爭,學生必須爭取發言機會,如果沒被審查委員問到問題,要主動發言爭取表現。談到答題技巧,他認為許多問題沒標準答案,同學可以「我認為」、「我的經驗」、「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開頭,謹記大學教授重視有思考能力的學生。(系列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