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校長候選人也想增設 學士後醫學系夯什麼?

國內多所大學近期打算增設學士後醫學系,除了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正在申請流程,即將合校的陽明交大校長候選人李友專也提議增設。大學主管分析,雖然多校辦理後醫系失敗,但此系有望敗部復活,主因是它能培育跨領域人才,符合當前業界所需;興起的科技輔助醫師工作,比起醫術,醫界更看重學生有無從醫意願,而後醫系能招收確認要從醫的人才。
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和元智大學今年申請增設後醫系,並收公費生。教育部表示,各校申請案要經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審理,清大等其他三校現處於有條件通過狀態,還要按建議補件才可能通過。截至目前已收到中山大學的補件。
爬梳後醫系歷史,此系開放大學學士班畢業生申請,花四年取得醫師執照。此系曾是極易辦到倒的科系,包括台灣大學、陽明大學都辦過,不到五年就收攤。
清華大學副校長戴念華分析,當年設後醫系的學校都有醫學系,由同一群老師、同一套教學模式去教,難顯現後醫系特色,也讓醫學、後醫兩系學生被相互比較。後醫系學生被認為是18歲考不上醫學系、大學畢業才來補課的二等軍,學習成效較差。
另外,後醫系鼓勵培養跨領域學生並投入研究,如大學讀理工,接著選後醫系,但實際收到的學生大多想趕快就業。
戴念華認為,當前環境以和30年前不同,業界急需跨領域人才,後醫系的必要性浮上台面。清大以理工見長,校內曾做過統計,至少四分之一的教授都投入生醫研究,發揮理工專長,並跨足醫學應用。清大規畫設後醫系,招生上將納醫學和非醫學兩種不同背景學生,希望培養結合理工和醫學的雙專長人才。
陽明與交大擬於明年二月合校,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所教授李友專是陽明交大首任校長候選人之一,他提出陽明交大應增設後醫系,在昨天的治校理念說明會上,成為師生關注的政見之一。
李友專表示,頂尖國家如美國只有後醫系,沒有醫學系,再加上科技與醫學工作互動漸增,「誰真的想當醫師」更是重要的醫學系選才標準。一般醫學系通常收到大學考試很高分,或他的父母希望他從醫的學生,但後醫系不同,能收到真正想從醫者。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生醫如同半導體是護國神山,雖然還在等候後醫系申請結果,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的「醫學教學大樓」上個月已動土,校方也在科技部公告求才訊息,要找精準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校內另也規畫相關微學分課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