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大學這學期減為16周 醫科生喊壓力大

我國大學每學期有18周是全球最長,台灣大學等三校組成的台灣大學系統、預計明年二月合校的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等校,今年率先將學期縮短為16周。台大近期決議明年續辦,交大也表示要延續此制,主因是16周規畫與國際同步,助師生出國交流;多出來的時數也能成為「第三學期」,讓想提前畢業的學生趕進度。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多所大學108學年第二學期延後兩周開學,由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三校組成的「台灣大學系統」決議準時放暑假,首度試行一學期16周的願景。
109學年第一學期,即將合校的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為試行遠距教學,也跟進此制,把學期縮短為16周,最後兩周改為彈性教學,提前在今年底放寒假。
台大系統的三校都有意繼續推行16周制,台大近期決議續辦,並舉行公聽會了解師生意見;台師大則在官方網站公告,將調查學生意見,如學生認為16周制執行良好,下學期擬延續此制。
台科大教務長莊榮輝則說,台科大師生都支持16周制,一來是國際師生增加,縮短學期就能讓國際生過聖誕節和新年,二來是18周真的太長,上到最後學生也沒勁了,縮短周數反而提升學習效率。
交通大學教務長盧鴻興表示,改為16周能接軌歐美大學作息,助師生參與國際交流。他和莊榮輝都說,改制後將多出四周,可和原本的暑假組成「第三學期」,除教師開課更彈性,想趕進度畢業的學生也能利用暑假多修課。
不過,一名陽明大學學生指出,這學期縮短兩周,校內醫學系未跟著調整,強行將18周課程塞進16周中,導致系上四年級今年11月起周周考試,範圍比以往大,身邊有同學讀書每四到五天就要哭一次,疾呼「誰來救救我們」。
盧鴻興表示,陽明、交大推16周制有配套,未來會將更多課程轉為影片,助學生線上學習。莊榮輝比喻,演講時間有長、有短,講者也得依此調配講稿。每個老師都一定能因應學期長短,調整上課內容。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