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生專業化 家長團體促:精進評量尺規

教授:無意義 別把我們當笨蛋
大學學測考五科,各校系今年申請入學至多採四科,致同分者眾,考生難透過考試成績分高下。招聯會決議,不以增加學測級分方式提高鑑別度。家長團體表示,這將提升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備審資料和面試的重要性,各大學要參考國外做法,提升招生專業化程度,才能排除甄試淪黑箱作業的質疑。
教育部表示,108學年要納全國63所大學執行招生專業化,設立甄選評分尺規,提高選才公正度;有大學教授認為此舉無意義。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郭佳音說,教育部106學年起補助一校一年至多300萬元,推展招生專業化任務。首年17校參加,次年擴為30校,108年預計納入63所科大以外的一般大學,目標是111年全國各大學都要參加。
針對今年個人申請同分者眾問題,大考中心建議將學測的第15級分細分為三等級,但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6日召開常委會,決議不採納。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表示,為改善今年現象,明年各校得按參採考科,篩選單科成績。台灣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增加單科比序看似能改善今年現象,但在幾乎都是滿級分的高分群中,多篩一次也不會改變結果,第二階段的甄試作業反而成關鍵。各大學應精進書面審查的評量尺規、妥善規劃面試流程,並及早公告甄試相關資訊,樹立甄試作業的公信力。
全教總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張瓊方說,建議公告各校系第二階段篩選機制、評分規準、採計項目,最好還能夠提供範例,且刊登在招聯會等多個有關網站上,供外界參考。
一不具名大學教授表示,教育部要求各校系公告甄選尺規、評分標準,只是安撫外界的質疑,對大學端來說並無意義。校系就算公告甄選標準,審查委員在面試時,仍可將不重要的項目打零分,等於讓該項目失效。考生還可能在大學公告細項後,以為每個項目都要具備,才能提升錄取率,形成軍備競賽,反而加重學習負擔。
該教授說,如同目前的選才趨勢,他任教的校系也持續降低指考名額,因指考進來的學生常對本科沒興趣。大學選才很單純,面試官就是想在甄選過程中,找到對本科系有興趣、有熱情的學生。興趣和熱情不必特地設尺規來衡量,外界不要把大學教授當笨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