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流感疫苗2周才有效!北市今起加開過年前18場免費快打站 一表看接種時間、地點

忘了拉手煞車?台中資源回收場37歲老闆檢修車 清晨壓在車輪下喪命

說好的慈濟大學分部呢?苗栗園區文教區恐恢復工業區 地方人士真實心聲曝光

鳳梨葉變身萌貓紙盒 工研院攜旺萊山獲德iF設計獎

工研院輔導伴手禮廠商推動鳳梨全果循環,將廢棄鳳梨葉回收混漿後,製成可愛貓咪造型的環保包裝紙盒,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
工研院輔導伴手禮廠商推動鳳梨全果循環,將廢棄鳳梨葉回收混漿後,製成可愛貓咪造型的環保包裝紙盒,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

【撰文/編輯部】

廢棄鳳梨葉變身可愛又實用的「旺萊貓」環保紙盒!工研院攜手旺萊山,將鳳梨葉與再生紙結合製成紙盒,兼具存錢筒與擺飾功能,不僅解決農業廢料問題,還提升產品價值,實現永續理念,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鳳梨是臺灣人愛吃的水果之一,更是臺灣外銷的重要經濟作物,也因此每年產生高達80萬噸的廢棄鳳梨葉,早期這些莖葉經常被直接埋入土壤中自然分解,或作為堆肥,但腐解速度慢,且現行法規對就地焚化也有所限制,因而常常成為農民頭痛的問題。

工研院長期輔導伴手禮廠商旺萊山推動鳳梨全果循環,將廢棄鳳梨葉回收混漿後,製成可愛貓咪造型的環保包裝紙盒,兼具存錢筒、擺飾功能,不僅為鳳梨產品提高附加價值,也減少處理廢棄鳳梨葉所衍生的碳排放問題,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藉由設計軟實力,讓邁向食農永續生產的臺灣鳳梨再次在國際發光。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組長陳柏戎表示,鳳梨葉富含高纖維量,運用鳳梨葉刷菁與回收紙造共同混漿,就能製造成分50%鳳梨葉及50%回收再生紙的環保紙盒,工研院響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鳳梨全果循環,建⽴淨零永續社會與產業發展共榮的⽣態體系,此次串聯旺萊山、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打造「旺萊貓」鳳梨葉紙塑盒,除了榮獲德國iF設計獎,也在2024台灣設計展中,成為食農教育的最佳案例之一。

陳柏戎指出,工研院積極輔導產業轉型升級,也致力投入公益活動,日前在2024台灣設計展中設計的食農永續體驗活動,聚焦校園中最常討論的「剩食」議題,搭配使用鳳梨⽪製成酵素手工皂等DIY活動,啟發孩童對世界的責任⼼與關懷,讓永續循環理念從小扎根。

從田間廢棄物到國際設計舞台,工研院秉持「用科技做公益、讓臺灣更美麗」的理念,讓「旺萊貓」不僅是科技與設計的結晶,更是推動食農永續、實現淨零社會、地方創生的象徵。

延伸閱讀

眺望2025/關注能源效率帶動創新服務

迎戰 AI高用電時代!工研院頒2大電力人才獎 4企業見證

竹北燈節裝置藝術「天光漫舞」 獲雙國際照明設計獎

影/工研院神助攻多了1個八度 苗栗老窯廠躍升國際陶笛大廠

相關新聞

鳳梨葉變身萌貓紙盒 工研院攜旺萊山獲德iF設計獎

廢棄鳳梨葉變身可愛又實用的「旺萊貓」環保紙盒!工研院攜手旺萊山,將鳳梨葉與再生紙結合製成紙盒,兼具存錢筒與擺飾功能,不僅解決農業廢料問題,還提升產品價值,實現永續理念,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為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創新高峰會首度登臺 臺灣領航世界科技創新浪潮

2024年,全球創新盛會High Level Forum高峰會首次在臺舉行,吸引國際級專家以「創新生態系:驅動未來韌性社會」為主題,分享科技如何應對全球挑戰。透過論壇,臺灣展現其產業實力與國際合作潛力,為構建韌性社會與永續未來注入新動力。

眺望2025/特用與生質材料邁向綠色低碳

特用化學品是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淨零排放願景下,特用化學品也須加速低碳轉型,而生質材料則是材料低碳永續的重要解方。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聚焦特用與生質材料的綠色發展,探討單一材質設計、可拆解技術及減碳管理等策略,為相關產業注入綠色創新動能。

眺望2025/AI應用大爆發 先進電子需求高

電子產業深受全球終端產品市況影響,在AI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高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下,先進電子材料需求大幅提升。「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關注先進電子材料發展趨勢,預估未來產業的驅動力仍是以半導體、先進封裝、印刷電路板材料為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