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過年返家遇劫…楊梅休息站電動車自撞起火釀3死 6孩童身分待釐清

年前不平靜…台南今晚1分鐘內連2震 氣象署說明了

車尾稀爛氣囊全爆 百萬網紅千千返鄉遇車禍:有記憶就在醫院

智權新創交流趨勢與挑戰

工研院「智權週」是國內科技智權領域重要盛會之一。今年加入新創元素,探討智慧財產權在新創時代的趨勢與挑戰,持續宣導智權新知識,形塑新創文化。
工研院「智權週」是國內科技智權領域重要盛會之一。今年加入新創元素,探討智慧財產權在新創時代的趨勢與挑戰,持續宣導智權新知識,形塑新創文化。

【撰文/邱璟綾】

邁入腦力決勝的AI世代,無形資產躍為企業價值核心,工研院年度智權盛會今年加入新創元素,以「智權新創週」嶄新登場,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分享最新趨勢,協助企業、新創團隊,善用資源、超前布局,在科技新時代先馳得點。

工研院「智權週」行之有年,是國內智權領域重要盛會。因應新創浪潮,今年特以「新創智財,永續未來」為主題,邀請專家剖析國內外智權議題,分享新創企業以智權創造價值等實務經驗,探討智慧財產權在新創時代的趨勢與挑戰。

從國際趨勢培養臺灣智權戰力

從美國標普500(S&P 500)企業主要資產中高達90%以上是無形資產,就可以得知目前全球產業最有價值的競爭力是以智慧財產為核心的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工研院過去幾年持續轉變資本市場的觀念,積極推動無形資產貨幣化」,就是為了引領臺灣的技術市場與資金市場進行緊密連結。工研院資深副總暨法務長兼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表示,智慧財產權攸關國家科技優勢與產業競爭力,對新創公司尤其重要,因為專利不再只是被動防禦的工具,更成為競逐市場的核心資產。

活動開場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廖承威以「全球智財權發展的觀察與評析」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廖承威表示,綜觀全球專利布局,臺灣在半導體領域一枝獨秀,臺灣在半導體領域一枝獨秀,從國際到臺灣的專利布局,更可看出全球產業之發展脈絡。

生成式AI對智慧財產權法制帶來之重大挑戰,於浪的前沿即是AI訓練資料於著作權上是否有合理使用空間,目前國際仍討論中,尚無定論。廖承威表示,智慧財產局除了密切關注AI技術發展與應用,業已推出國際專利分類(IPC)自動化、專利申請文件輔助偵錯系統暨商標「以圖找圖」檢索系統,歡迎各界多加利用。

智慧財產局為使智權教育扎根,除了協助高中培育種子師資,亦透過競賽舉才,「2024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更以企業出題、人才解題的方式,對接產業研發選題需求,也讓參賽者之實力與能力為產業界所見,創造雙贏。

以智權成就新創企業價值

在「智權發展與新創應用」座談中,與會專家針對如何利用智慧財產權來推動新創企業發展進行討論。國防與衛星產業的新創公司創未來科技財務長張靖宜表示「新創企業想在短時間快速證明自己,就是不斷申請專利!」處於萌芽階段的新創企業,往往面臨資金問題,透過專利與智權布局為產品加值,有助於從銷售端或融資端突破資金瓶頸,協助企業站穩腳步並逐漸壯大。

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瞿志豪建議,新創企業能透過專利與技術為企業樹立防禦盾牌,使競爭者無法輕易越雷池一步,因此,所擁有的核心專利,能否以獨占地位在市場畫下一大塊領土,將是創投家觀察的重點。

「什麼樣的老闆重視智慧財產權?通常是吃到苦頭與嚐到甜頭的人。」廖承威以一家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三的某元件製造商為例,這家企業過去因規模較小,不被市場龍頭注意,然於即將躍升全球第二時,主動尋求智慧財產局的協助,凸顯企業欲脫胎換骨須有智財認知與布局,而企業內部IP人才養成是核心關鍵。廖承威建議,初期未必要成立專責IP部門,可先從指派研發部門人員著手。

串聯技術與資金助新創一臂之力

此外,工研院積極推動無形資產貨幣化觀念,王鵬瑜進一步解釋,銀行擁有充裕的資金,卻未必明白尖端技術的價值,因此工研院建立無形資產評價機制,在信保基金擔保下,邀請國內銀行共同參與,以無形資產融資,助新創企業一臂之力。

信保基金董事長魏明谷表示,技術與思想都是珍貴的無形資產,信保基金針對智財權融資,不僅提供國家資金做為擔保,且程序十分簡便。為了扶植新創企業與強化在地服務,今(2024)年信保基金特別設立「新創企業及直接保證科」為直接保證專責單位,並擴大高雄服務中心為全功能分部。新創企業若有融資需求,可透過多元管道取得信保基金的協助。未來信保基金將持續與工研院攜手扶植新興產業,讓無形資產融資成為新創企業的後盾。

為使新創企業早日取得專利,廖承威鼓勵新創多加利用「新創產業積極型專利審查試行作業方案」,其審查時間可大幅縮減4個月之內。此外,企業亦可透過獲得國家發明獎、tie等獎項或參與展會,提升其能見度,進而對接國際市場。整體而言,智慧財產局從智財發展的各個面向協助企業,為臺灣產業智財布局提供全方位支援與服務。

「最重要的就是將智權知識落實於工作中。」王鵬瑜表示,現今市場競爭早已非靠機器廠房,而是技術和專利等無形資產,工研院將持續以創新多元的方式鏈結資本市場與科技市場,持續產出優質智慧財產,提升智權對企業的價值,支持新創企業茁壯成為護國群山,並且獲得資金挹助,有足夠實力與彈藥邁向國際舞台。

延伸閱讀

銳澤 拓展海內外版圖

工研院:台灣半導體第4季產值估增6.9% 全年5.3兆元

機器人助力智慧製造、服務創新

智慧局「2024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 成果揭曉 8支優秀團隊脫穎而出

相關新聞

鳳梨葉變身萌貓紙盒 工研院攜旺萊山獲德iF設計獎

廢棄鳳梨葉變身可愛又實用的「旺萊貓」環保紙盒!工研院攜手旺萊山,將鳳梨葉與再生紙結合製成紙盒,兼具存錢筒與擺飾功能,不僅解決農業廢料問題,還提升產品價值,實現永續理念,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為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創新高峰會首度登臺 臺灣領航世界科技創新浪潮

2024年,全球創新盛會High Level Forum高峰會首次在臺舉行,吸引國際級專家以「創新生態系:驅動未來韌性社會」為主題,分享科技如何應對全球挑戰。透過論壇,臺灣展現其產業實力與國際合作潛力,為構建韌性社會與永續未來注入新動力。

眺望2025/特用與生質材料邁向綠色低碳

特用化學品是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淨零排放願景下,特用化學品也須加速低碳轉型,而生質材料則是材料低碳永續的重要解方。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聚焦特用與生質材料的綠色發展,探討單一材質設計、可拆解技術及減碳管理等策略,為相關產業注入綠色創新動能。

眺望2025/AI應用大爆發 先進電子需求高

電子產業深受全球終端產品市況影響,在AI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高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下,先進電子材料需求大幅提升。「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關注先進電子材料發展趨勢,預估未來產業的驅動力仍是以半導體、先進封裝、印刷電路板材料為主。

眺望2025/車輛產業加速朝智慧化、自駕化奔馳

景氣回溫,2024年全球整車銷量有望小幅成長1.3%,電動車全年銷量預估成長15.7%。未來汽車將朝智慧化、自駕化大步發展;反映淨零趨勢,氫能車等新能源車也備受關注。「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分析全球汽車整車與零組件產業狀況,關注自動駕駛、車聯網、低碳車輛的科技與商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