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5縣市有感搖晃!花蓮19:55發生規模4.9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新生暴增!竹科3000人移居頭份竹南 頭份國中連實驗室都沒了

美國確立出生公民權…源頭與這號人物有關 華裔當事人曾孫發聲

歐盟《淨零工業法案》 強化綠色科技領導地位

歐盟。 示意圖/路透社
歐盟。 示意圖/路透社

【撰文╱賴宛靖】

2024年4月,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針對19類關鍵淨零科技的投資及許可程序,祭出多項強化競爭力、建立淨零技術製造生態系、推動氣候目標等策略,目標提升歐洲綠色技術領導地位,此一法案可望影響全球產業政策與相關業者在歐盟的市場機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產業政策是由政府引導國內經濟轉型的具體干預,這些干預可能針對產業活動、企業或狹義的經濟活動支持,目的是在達成特定經濟目標。以臺灣為例,半導體產業正是產業政策的成功案例,但也有部分產業政策不像半導體政策這麼成功,因此產業政策對一國經濟的助益並無定論,學界也會隨著不同的環境與條件而有不同結論。

疫情與俄烏戰後,以國家之力推動產業政策日益盛行,據IMF統計,2023年全球大約有2,500項產業政策,大多是由已開發經濟國所推動,由於產業政策需投入龐大資金與補貼,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往往難以負擔這些支出。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能源策略長林志勳指出,歐盟產業政策發展可分3階段,第一階段大致從歐盟成立至2007年,著重於發展整合性產業政策,以改善經濟環境建構措施為主,而非針對特定產業發展;2010年後,歐盟推出了「歐盟2020」戰略,逐漸從注重整體經濟環境建構,轉向支持特定的產業發展;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歐盟的產業政策再次經歷重大轉變,邁向「淨零戰略」,「安全」成為政策的核心考量之一,如推出「關鍵礦物法」來保護其戰略物資,更將產業發展重心放在淨零與綠色永續等議題。

以《淨零工業法案》 奪淨零技術主導權

2024年4月26日,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針對19類關鍵淨零科技進行重點投資簡化制度框架,加速許可程序。法案旨在強化歐盟產業在淨零市場的競爭力、建立歐洲淨零技術的製造生態系統,促進歐盟達成氣候目標,並利用單一市場優勢,建立歐洲在綠色永續技術的領導地位。林志勳認為,此一法案不僅影響歐盟各國的產業政策,臺灣業者也需要了解未來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時,應注意事項及潛在機會。

《淨零工業法案》主要是因應目前綠能產業過度依賴中國,全球約80%的光電板由中國供應,歐洲產品市占率卻不到3%;加上美國《降低通膨法案》祭出高達3,690億美元的綠色補貼,恐引發歐洲製造商轉至美國的風險。《淨零工業法案》加速電池、風電、光電板、熱泵、電解槽和碳捕捉等關鍵技術的發展,明訂2030年前,境內的光電、風電、核能和熱泵等與綠色能源有關的設備,需有40%由歐盟供應商生產;2040年前,歐盟相關產品的全球市占率需提升至15%、法案亦訂下歐盟在2030年前,要達成CO2每年儲存5,000萬噸的目標,並要求歐盟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按比例作出貢獻,目前的碳捕捉能力僅270萬噸,與該目標有很大差距。

在淨零工業和淨零技術建置方面,歐盟規劃縮短審批,加速許可授予流程,針對淨零技術製造工程,許可證發放期限從現行的2至7年,縮短為12個月到18個月;廠房申請流程確保在6至9個月內完成審批,以留住企業;也規定公家機構採購綠能產品不能只論價格,需有30%權重考量廠商的永續和穩健,打破依賴單一國家供應的現狀,旨在擴大歐盟境內的淨零技術市場。

《淨零工業法案》著重於建構淨零產業群聚,透過群聚效應來帶動整體的生產活動;建立「監管沙盒」制度來開發、測試和檢驗與淨零相關的創新技術;政策也著重於提升員工技能,成立淨零工業學院研習相關技能,減少市場進入障礙,提供產業轉型支持力道。

構建能力、滿足需求 維繫臺灣優勢

臺灣是歐盟第十二大貿易夥伴,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四。2022年臺灣與歐盟的貨品貿易總額創下842億歐元(約新臺幣2.8兆元)紀錄。林志勳分析,《淨零工業法案》實施後,歐盟將提高境內自給自足的能力,尤其是成品、零組件和材料等面向,然而短期內仍需依賴臺灣產品,尤其是在機械電機產品及半導體方面,受此法案影響的風險不大,未來仍有許多機會等待發掘。

歐盟致力於增強自身產業的競爭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臺灣的產業政策空間,例如風力發電在地化的要求,可能會衝擊臺灣產業,但對中國產品緊縮所衍生的商機、歐盟主張在地化生產過程中,臺灣可提供支持性服務與周邊商品,亦可參與歐盟技術研發、提升產業技能等合作模式,臺灣產業應建構自身能力並關注歐盟需求,找出未來的發展機會。

延伸閱讀

中國供俄武裝無人機?港媒:歐盟握證據 考慮制裁

烏克蘭盼2025結束戰爭 G7也很支持

南華早報:中國疑供俄羅斯武裝無人機 歐盟考慮制裁

臉書分類廣告涉壟斷 歐盟重罰Meta 274億元

相關新聞

鳳梨葉變身萌貓紙盒 工研院攜旺萊山獲德iF設計獎

廢棄鳳梨葉變身可愛又實用的「旺萊貓」環保紙盒!工研院攜手旺萊山,將鳳梨葉與再生紙結合製成紙盒,兼具存錢筒與擺飾功能,不僅解決農業廢料問題,還提升產品價值,實現永續理念,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為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創新高峰會首度登臺 臺灣領航世界科技創新浪潮

2024年,全球創新盛會High Level Forum高峰會首次在臺舉行,吸引國際級專家以「創新生態系:驅動未來韌性社會」為主題,分享科技如何應對全球挑戰。透過論壇,臺灣展現其產業實力與國際合作潛力,為構建韌性社會與永續未來注入新動力。

眺望2025/特用與生質材料邁向綠色低碳

特用化學品是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淨零排放願景下,特用化學品也須加速低碳轉型,而生質材料則是材料低碳永續的重要解方。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聚焦特用與生質材料的綠色發展,探討單一材質設計、可拆解技術及減碳管理等策略,為相關產業注入綠色創新動能。

眺望2025/AI應用大爆發 先進電子需求高

電子產業深受全球終端產品市況影響,在AI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高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下,先進電子材料需求大幅提升。「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關注先進電子材料發展趨勢,預估未來產業的驅動力仍是以半導體、先進封裝、印刷電路板材料為主。

眺望2025/車輛產業加速朝智慧化、自駕化奔馳

景氣回溫,2024年全球整車銷量有望小幅成長1.3%,電動車全年銷量預估成長15.7%。未來汽車將朝智慧化、自駕化大步發展;反映淨零趨勢,氫能車等新能源車也備受關注。「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分析全球汽車整車與零組件產業狀況,關注自動駕駛、車聯網、低碳車輛的科技與商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