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前遇車禍!楊梅休息站電動車自撞起火 8人送醫2大3小命危

地牛1分鐘連續翻身!台南地震規模最大5.7 全台有感搖晃

「鐵霸」妹夫遭擄…傳天道盟已出動尋仇 4犯案男到案供出幕後主謀

前瞻半導體/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 助效率倍增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並搭配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並搭配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

【撰文/梁雯晶】

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是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積極競逐、布局的重要技術。工研院研發可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的「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大幅提升加工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鞏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領先地位。

隨著電動車、新能源、高頻無線通訊等應用崛起,矽半導體對高溫、高電壓的耐受度已達極限,耐高溫且擁有高功率、高崩潰電壓、高電流密度、高頻等特性的「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開始受到全球市場關注。

特別是在高溫狀態下具穩定性及低耗損電力轉換的碳化矽,適合成為高功率設備的關鍵零阻件。例如在車用領域中,碳化矽可作為電動車動力系統電源模組與電動馬達驅控器的功率半導體材料,在高溫環境下穩定運作、耐高電壓、充電更快,並延長續航能力,成為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核心零阻件,市場需求逐漸擴大。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副組長張高德表示,過去碳化矽的產業應用受限於長晶困難,發展較慢;近年伴隨著長晶技術突破,碳化矽晶圓應用開始突飛猛進,尺寸放大至6吋,甚至是8吋,吸引美國、中國各大科技廠爭相投資,以布局持續強勁成長的電動車市場。

但前段製造技術突破的同時,也面臨著後段加工製程難度的提升,「碳化矽的硬度僅次於鑽石,相較於傳統的矽晶圓,其研磨加工技術難度更高。」張高德表示。

硬度僅次於鑽石 加工研磨遇瓶頸

研磨拋光加工製程屬於晶圓加工的關鍵製程,能改善前段線切割製程在晶圓上形成的凹凸不平微缺陷、減薄晶圓厚度,並使其鏡面化,是決定晶圓最終成品品質的關鍵技術。研磨晶圓相當要求設備及加工技術的精度,過程中若有不慎,不僅影響產品良率,甚至有可能造成晶圓破片。

碳化矽的加工製程分為研磨(Lapping)及輪磨(Grinding)兩種方式,其中又以具有高材料移除效率的砂輪輪磨為主流。張高德進一步說明,砂輪為多孔性材料,輪磨過程中隨著晶圓碎屑積累造成填塞,導致砂輪鈍化,必須停機修整砂輪或是更換砂輪才能繼續磨製。且碳化矽為脆性材料,莫氏硬度等級達9,輪磨如此硬脆的材料時,阻力加大,更易造成砂輪鈍化,導致晶圓產生邊角脆裂、表面裂紋等瑕疵。

「目前碳化矽晶圓已放大到8吋,尺寸愈大加工難度愈高,加工成本占整體製造成本的40%以上,比矽晶圓高很多。」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資深工程師丁嘉仁指出目前碳化矽晶圓在產業應用上所遇到的技術瓶頸。

為協助臺灣產業建立碳化矽產業鏈,工研院針對碳化矽晶圓加工需頻繁停機更換耗材的痛點,研發出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透過AI聲頻感測器分析,對晶圓加工過程訊號進行判讀,即時分析研磨砂輪的填塞及鈍化狀態,並搭配內嵌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以超音波將砂輪上晶圓碎屑震動下來,自動修銳砂輪,使其保持銳利。

透過AI聲頻感測器分析即時分析研磨砂輪的填塞及鈍化狀態,並以超音波將砂輪上碎屑震動下來,使其保持鋒利。
透過AI聲頻感測器分析即時分析研磨砂輪的填塞及鈍化狀態,並以超音波將砂輪上碎屑震動下來,使其保持鋒利。

翻轉產量劣勢 創造技術取勝格局

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為我國具競爭優勢之產業,在國際競相布局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應用的局勢下,國產製造的晶圓加工設備可協助臺灣產業鏈降低碳化矽晶圓生產成本,並推動後續產業應用。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除可提升生產效率3至5倍,更重要的是整套設備系統都是臺灣百分之百研發製造。」丁嘉仁表示,工研院與臺灣設備廠創技工業、主軸廠釸達精密、晁群合作,整合具振動輔助的高功率主軸及砂輪監控等2項技術,開發出智能化晶圓加工系統,並交由碳化矽晶圓長晶廠穩晟材料進行驗證,試量產8吋碳化矽晶圓。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解決了加工製程中生產效率及成本瓶頸,協助國內廠商加入如今正火熱的碳化矽市場,建構臺灣碳化矽晶圓產業鏈。「此系統亦可廣泛應用於矽晶圓、藍寶石的研磨上,促進相關加工產業技術升級。」張高德補充說明。

目前的碳化矽產業鏈中,以量取勝的中國取得領先優勢,臺灣則受限於成本問題,仍在起步階段。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經理翁志強指出,臺灣碳化矽晶圓的生產量尚不足以供應給原件端製造相關應用,整體產業鏈發展的速度有待提升。有了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作為開路先鋒,將可提升臺灣碳化矽晶圓產業鏈的競爭力,逐步突破目前的「以量取勝」格局,轉為「以技術取勝」,攜手產業搶進高速成長中的化合物半導體商機。

延伸閱讀

台積電明年全球建十座廠 法人估資本支出可望達340億~380億美元

上銀、和大 押逾三個月

機器人助力智慧製造、服務創新

南台科大攜手新化高中 學生化身工程師感受5奈米製程

相關新聞

鳳梨葉變身萌貓紙盒 工研院攜旺萊山獲德iF設計獎

廢棄鳳梨葉變身可愛又實用的「旺萊貓」環保紙盒!工研院攜手旺萊山,將鳳梨葉與再生紙結合製成紙盒,兼具存錢筒與擺飾功能,不僅解決農業廢料問題,還提升產品價值,實現永續理念,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為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創新高峰會首度登臺 臺灣領航世界科技創新浪潮

2024年,全球創新盛會High Level Forum高峰會首次在臺舉行,吸引國際級專家以「創新生態系:驅動未來韌性社會」為主題,分享科技如何應對全球挑戰。透過論壇,臺灣展現其產業實力與國際合作潛力,為構建韌性社會與永續未來注入新動力。

眺望2025/特用與生質材料邁向綠色低碳

特用化學品是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淨零排放願景下,特用化學品也須加速低碳轉型,而生質材料則是材料低碳永續的重要解方。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聚焦特用與生質材料的綠色發展,探討單一材質設計、可拆解技術及減碳管理等策略,為相關產業注入綠色創新動能。

眺望2025/AI應用大爆發 先進電子需求高

電子產業深受全球終端產品市況影響,在AI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高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下,先進電子材料需求大幅提升。「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關注先進電子材料發展趨勢,預估未來產業的驅動力仍是以半導體、先進封裝、印刷電路板材料為主。

眺望2025/車輛產業加速朝智慧化、自駕化奔馳

景氣回溫,2024年全球整車銷量有望小幅成長1.3%,電動車全年銷量預估成長15.7%。未來汽車將朝智慧化、自駕化大步發展;反映淨零趨勢,氫能車等新能源車也備受關注。「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分析全球汽車整車與零組件產業狀況,關注自動駕駛、車聯網、低碳車輛的科技與商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