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資安即國安 全民禁抖音?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點1關鍵

捐2.8億助高苑科大起死回生 台鋼:計畫改名為台鋼科技大學

「5億高中生非同性戀」租客嘆他傻 揭露賴家為人:以為是低收入戶

零廢棄好循環/一秒辨識衣料材質 廢紡織品全回收智慧分選及低碳再生技術

工研院的織物回收用纖維分選器提升「拉曼光譜」的效率,可達到1秒辨識一件衣服的速度,穩定又不受衣服顏色干擾,辨識聚酯纖維的精準度可達95%。
工研院的織物回收用纖維分選器提升「拉曼光譜」的效率,可達到1秒辨識一件衣服的速度,穩定又不受衣服顏色干擾,辨識聚酯纖維的精準度可達95%。

【撰文/陳怡如】

快時尚席捲全球,衣服生產快、消費快、丟棄也快,高聳堆積的衣服垃圾山,華服瞬間變成環境殺手。如何讓廢棄衣服也能循環再用?工研院的「廢紡織品全回收智慧分選及低碳再生技術」,提出全球唯一運用雷射光分選廢棄紡織品的技術,打造廢棄衣物的循環經濟鏈,為環境永續提出寶貴解方。

櫥窗裡,五花八門的華美服飾吸引消費者目光,每一件都想包回去!在快時尚風潮下,衣服周周上架,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產出約1,000億件紡織品,雖滿足了消費者的購物慾,卻也造成大量廢棄衣物問題。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朱仁佑表示,快時尚導致二手衣市場萎縮,衣服的去化方式大多是掩埋跟焚燒,對環境衝擊大。好在,近年全球掀起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浪潮,全球36家公司、250個品牌,包含Adidas、Nike、H&M等品牌大廠相繼宣示,2030年將百分之百採用循環、永續材質生產服飾。但以目前全球紡織品最大宗材料、占比高達52%的聚酯纖維來看,回收料源幾乎只來自寶特瓶回收再製,「綠色料源嚴重不足。」

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員江叡涵也引述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統計指出,受限於衣料分選技術,目前當中僅少於1%的回收衣物會被用作製成新的成衣。紡織品材質複雜,像是聚酯纖維、純棉、彈性纖維,還有各種材質、不同比例的混紡,若要回收,就必須將衣服按材質歸類,才能進行後續對應的處理。因此現今廢棄紡織品的回收再製技術至今多在實驗室階段,且僅能處理已知成分的布料,應用十分有限。

目前國際上唯一發表的紡織品分選機台,使用近紅外光掃描辨識輸送帶上的衣服材質,運用不同材質產生不同光譜的原理進行分選,再以設置於輸送帶旁的噴嘴,將辨識出的紡織品吹入分類籃中。但目前聚酯纖維的分選度約82%,分出來的聚酯纖維仍有雜質,需經進一步篩揀才能作回收再製,無法完全解決大量混紡纖維的分類問題。

自動追焦加AI辨識 大幅提升分選效率

以10、20年研究光譜的經驗為基礎,工研院團隊挑選解析度更高的「拉曼光譜」技術,「這是一種指紋光譜,就像材料的身分證,」朱仁佑說。團隊特別鎖定波長1,064的雷射光,作為激發拉曼光譜的光源,既穩定又不受衣服顏色干擾,辨識聚酯纖維的精準度可達95%。

拉曼光譜雖然精準,卻有個致命缺點,就是效率。近紅外光只需不到1秒就能辨識一件衣服,但拉曼光譜卻要花上30秒,原因在於兩者特性不同。朱仁佑解釋,近紅外光屬於彈性散射光譜,拉曼光譜則是非彈性散射光譜,就像打撞球時,若有100萬顆光子打到材料上,彈性散射大概會有50萬顆光子反射回來讓偵測器接收,但非彈性散射卻只有1顆光子會反射回來,「所以拉曼光譜的效率只有近紅外光的10-6倍。」

「我們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升拉曼光譜的效率。」團隊在輸送帶上設計了一個高度感測器,記錄衣服皺褶的高度形狀,即時回饋給電腦,當衣服在輸送帶上移動時,利用時間差,預先控制偵測器的透鏡位置,達到自動追焦,一次同時追蹤10個焦點。「我們讓雷射光在掃描衣服時,永遠是在最好的焦平面上做掃描,也就是在最能反射光的位置,」因此拉曼光譜可達到1秒辨識一件衣服的速度,再透過團隊自建的AI模型,自動辨識材質,大幅提升效率。

廢纖維再生 應用商機大

朱仁佑表示,現階段該設備一年分選量可達7,000噸,回收1噸衣服不僅可減少約2.52噸碳排,分選後的聚酯纖維還可做不同應用,減碳效益可觀。高含量的聚酯混紡纖維,透過前處理技術、棉降解及染料移除的製程優化,聚酯的部分經過解聚再聚製程,重新紡絲,可獲得低碳再生的PET(rPET)纖維,再製為衣服,達到服裝循環的目的。

低含量的聚酯纖維,透過增韌相容劑與異型押出技術,優化加工溫度,解決棉碳化的問題,開發出的再生酯粒,可應用於高強度的環保木塑建材,衝擊強度及韌性都優於目前市售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塑板材,為廢纖維的再利用,提供更經濟的解決方案。

朱仁佑透露,這套技術已與廠商展開初期的可行性評估,未來不只紡織業,透過光譜自動化分析技術,也能複製到其他循環經濟產業,像是包材、瓶罐、海洋廢棄物及高價金屬等,加速材料回收應用,擴大循環經濟的應用,創造更大的永續效益。

延伸閱讀

PLG/領先19分一度遭逆轉 夢想家末節甦醒退領航猿

嘉縣警關懷土耳其教師 他佩服台灣將搜救犬視為隊員搭商務艙

緊握亡女手照片傳全球 獨活土耳其父曝讓記者拍照原因

還穿著球衣!土耳其16歲足球小將被埋 119小時後奇蹟獲救

相關新聞

淨零時代競爭力/資源零廢棄 循環經濟助攻淨零未來

「資源循環零廢棄」是實現「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的重要一環,透過改變產品的生產和資源使用方式,將材料循環使用,減少物料開採,從根本降低碳排。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以創新技術,建構可循環回收的創新系統,促成兼顧經濟成長與永續的循環新經濟。

淨零時代競爭力/綠色新能源 掌握永續能源發展新契機

2050淨零排放呼聲正熾,不少國家紛紛啟動低碳能源新方案,發展新及再生能源已成國際共識,包含太陽光電、風力、地熱、生質能等,還有備受關注的氫能,都是未來邁向淨零轉型的綠色新能源。臺灣已有不少業者率先投入新能源領域,為綠能發展找到新契機。

淨零時代競爭力/供應鏈碳管理 打造減碳產業鏈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10月試行上路,企業減碳成為未來在國際市場生存的重要關鍵。面對無可迴避的淨零風潮,減碳不能單憑一己之力,企業不僅要自己身體力行,更要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擴大永續影響力。

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解鎖零碳排關鍵密碼

製造業占臺灣GDP約3成,占溫室氣體排放超過5成,若能導入低碳製程,對我國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將有莫大貢獻。透過確實的碳盤查,找出排碳熱點,再善用創新科技達成減碳目的,還有機會進一步將碳排轉為有價值的資源,創造新的藍海市場。

淨零時代競爭力/善用淨零科技兼顧永續與成長

因應淨零目標,政府規劃開徵碳費,建立碳交易平台。工研院日前在「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中,展出多項淨零科技與服務,也宣布免費提供「工研院碳盤查系統」給參與活動的21家公協會上萬會員廠商使用,協助企業降低減碳門檻,讓產業升級、經濟發展與淨零成果齊頭並進。

邁向淨零第一步/從ISO-14064解析 企業如何掌握排放量

溫室氣體盤查,已成為企業實踐ESG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盤查工作千頭萬緒,該如何著手?往往讓企業傷透腦筋。工研院「淨零永續學校」的學程中,特別邀請專家,從ISO-14064的規範,詳細解析溫室氣體盤查的相關準則、規範及流程,以利企業的盤查工作快速上手、穩健踏實走向減碳之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