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向前行/2023臺灣半導體產值上看5兆

【撰文/陳怡如】

後疫情時代加速數位轉型,推升5G、AI與高效能運算商機,半導體產業持續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工研院「眺望2023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半導體場次中,剖析在數位轉型、永續發展與地緣政治等因素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議題,以及臺灣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2022年全球高度關注半導體產業,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范哲豪指出,後疫時代改變工作、生活型態;通膨問題影響整體經濟,讓購買力下降;元宇宙和電動自駕車商機備受關注;地緣政治盛行,各國補貼政策紛紛出爐,美歐日韓積極發展半導體自主;技術持續創新,帶動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企業ESG永續發展等,都攸關半導體產業消長。

臺灣半導體5兆產值提前達陣

儘管全球經濟紛擾不斷,但仍有5G、AI和高效能運算(HPC)等創新應用與商機釋放。2022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預估達新臺幣4.7兆元,年成長15.6%,連續3年成長達兩位數,對比全球半導體業產值約6,185億美元,成長4%,表現亮眼。

「先進製程、車用晶片與淨零排放是臺灣半導體業成長的主要動能,」范哲豪說,臺灣半導體業將於2023年提前達成新臺幣5兆元產值的里程碑,成長6.1%;但於此同時,全球半導體市況受通膨等因素影響,成長率大幅放緩,明年全球半導體恐將出現負成長3.6%,車用將是未來幾年成長的動力。

車用半導體2026年躍居第三大應用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鍾淑婷指出,由於PC、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裝置出貨量減少,通訊用及運算用半導體占比將大幅下降,但仍為全球兩大主要半導體應用,2026年車用半導體將躍居第三大應用,預估2021年至2026年車用半導體年均複合成長率為13.8%。

智慧化、電動化是車輛重要趨勢,「自動駕駛和ADAS等車輛聯網智慧化趨勢,將汽車推向承載生活中許多應用的新一代載具,也提高每輛車的晶片數量,」鍾淑婷說。每台車的晶片所占的成本以8%至10%的年成長率上升,2020年平均每車半導體占489美元,至2025年將超過716美元。

車用供應鏈生態系也將出現變化,非傳統車用供應商也有切入機會。鍾淑婷表示,過去汽車供應鏈較為封閉,近年來車廠也開始自行開發車用晶片,許多運算處理器供應商也陸續切入車用市場,臺灣晶片業者機會大好。建議以臺廠的專業晶片設計和地緣優勢,協助開發客製化晶片,或從車聯網通訊、影像處理等角度切入。

在車用之外,另一大動力則來自元宇宙,由於從終端到雲端,所有數據和圖像都需要晶片處理,「半導體是元宇宙七大市場的核心基礎,」鍾淑婷說。但元宇宙範疇龐大,並涉及各產業的垂直分布市場,目前全球元宇宙還處於傾向各自發展、多方嘗試的階段,她建議半導體廠商可從自身核心技術出發,以更開放的態度多方探索可落地的需求,多與不同領域的業者互動,長期布局。

不論是車用、元宇宙、AI或無人載具等應用場域,都加速對HPC的需求與技術發展,HPC已從研究和實驗室領域走入日常應用,今年第一季台積電HPC的單季營收首度超越智慧手機,國際大廠也積極研發HPC晶片並持續布局相關應用市場,值得關注。

IC設計、製造產值雙雙創新高

隨著半導體採用至更多的應用市場中,也帶動IC設計產業向上成長。今年臺灣IC設計業產值將達新臺幣1.2兆元,年成長1.8%,明年預估可再成長5.1%,達1.3兆元的新高紀錄。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半導體研究部產業分析師黃慧修表示,雖然全球通膨、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大環境因素影響終端需求,但半導體廠商仍採用最先進製程在市場中互相競爭,包括英特爾、超微、高通、輝達、聯發科等都已陸續採用4奈米製程生產。

且因先進製程推進,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年成長高峰,臺灣晶圓代工年產值則達新臺幣2.56兆元,成長31.7%,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但明年疫情宅經濟利多逐漸式微,同時受到俄烏戰爭、全球高通膨影響,導致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力道減弱,預期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成長將會大幅收斂。

而臺灣IC製造業將在今年達到新臺幣2.78兆元,年成長率為24.8%,為近10年最大成長。在淨零排放浪潮下,半導體產業也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推進先進技術發展,包含低碳製造、綠電布局和低碳供應鏈,未來供應鏈的去碳,將攸關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延伸閱讀

三星計畫在2023年擴大其半導體產能 以利市場需求恢復時可快速銜接

台積電罕見舉辦先進製程量產典禮 業界解讀原因有二

iPhone 14 Pro性能比較差?知情人士抖內幕:問題出在晶片設計團隊身上

晶片製造廠商定義不明 銅鑼科學園區2闖環差初審仍卡關

相關新聞

創新未來領先國際/O-RAN專網節能管理加速5G競爭力

為協助臺灣產業厚植5G時代競爭力,搶進新藍海,工研院研發的「O-RAN專網節能管理技術」,協助業者快速布建專網,投入智慧工廠、智慧醫院、無人機、智慧倉儲等利基應用,讓國內網通及系統整合廠商,一舉站上國際舞台,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創新未來領先國際/永續能源系統顧環保、效益高

為兼顧永續環保與經濟效益,工研院研發「永續能源系統」,從電力的擷取、轉換到儲存系統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讓電能及設備進入永續循環及全週期使用;運用低壓分散電力單元動態聚合成大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普及的環境,發揮能源效率、材料利用、資源共享之優勢,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創新未來領先國際/半導體完美鍍膜最佳解方

臺灣半導體產業有護國神山之稱,面對來自全球的頂尖對決,產業須持續創新研發,才能保持領先地位。工研院「高效雙模態原子層鍍膜系統」首創雙模態原子層鍍膜,透過腔體設計整合多道鍍膜製程,並提供可視化與模擬工具,提升半導體先進製程良率,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創新未來領先國際/AI優化精準製造提升良率助減碳

工具機為工業之母,其技術革新推動著工業發展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工具機精度的壽命及穩定性,達高階產品之品質,更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工研院研發的「AI優化精準製造」,簡化調機時間、提升整體良率與精度,達成精準客製化之加工應用,甚至助淨零減碳一臂之力,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創新未來領先國際/VOC循環利用友善環境創價值

工研院開發「VOC-3R近全循環利用-PI膜綠色製程創新」解決方案,以高效率分離純化技術,從VOCs捕捉、溶劑純化到廢棄物資源化,融入製程之中,讓科技廠真正實現VOCs循環回收,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創新未來領先國際/新穎標靶青光眼救星問世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因素,2020年全球有超過8,000萬人罹患青光眼,四分之一的患者有失明風險。臺灣青光眼患者約45萬人,且因用眼過度,罹病年齡有下降趨勢。工研院研發新穎標靶青光眼藥物,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