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半導體晶片技術 小晶片生態系強化產業競爭力

【撰文/王明德】
半導體是知識與資本密集產業,產業很早就走向專業分工,臺灣雖在製造、封裝等領域已居全球領先群,但在IC設計領域仍呈現大者恆大的M型分布,除了少數大廠,能與全球設計大廠爭勝者並不多。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分析,如果照目前情勢發展,臺灣營業額排名15名之後的IC設計業者,未來極有可能在市場上消失。
半導體晶片的應用日益廣泛,生活周遭的各種用品,或多或少都內建了各式功能的IC。因應未來數位化的多元應用,半導體晶片的重要性勢必提升,帶來龐大商機。近年全球頂尖半導體業者,窮盡努力延續摩爾定律的嘗試不斷,其中小晶片系統(Chiplet)的先進封裝技術,在大廠相繼採用下備受關注,工研院決定超前部署,建構臺灣的「小晶片生態系統」。
闕志克解釋,現行IC是由80%的外部IP加上20%自行研發設計所組成,在這其中外部IP需要支付授權費用,這也造成IC設計業者在產品尚未售出時,就必須先投入一筆成本,日後即使銷售狀況不佳,這筆成本也難以回收。
小晶片生態系統的作法是先將IC設計公司自身的20%設計完成,80%的外部IP則由第三方以小晶片方式供應,透過晶片封裝製造平台,將自身設計的部分與外部IP整合在同一封裝內銷售,至於IP的授權金,則視銷售量支付,用多少算多少。除了可以大幅降低IC設計業者的負擔,也讓半導體製造商的商業模式更多元。
未來多數的智慧化系統,將會整合許多功能不同的小IC,這類多元類型的IC,十分適合具備高彈性設計能力的臺灣業者。工研院「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在半導體晶片技術上,希望透過小晶片生態系統,強化整體IC設計產業的競爭力,打造高能效、低成本、高傳輸,可快速上市的小晶片設計技術。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