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識界!閱讀力 × AI實踐力教師培訓工作坊 點燃教師創新教學熱情

綜合座談合影照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綜合座談合影照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在AI浪潮席捲全球教育現場的此刻,教學現場如何重新定義閱讀與學習的價值,成為教育者迫切思索的議題。

2025年6月14日,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舉辦的「跨域新識界:閱讀力 × AI實踐力教師培訓工作坊」,為此提供一場理論與實踐兼具的盛會,邀請來自台灣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重量級講者與教學專家共襄盛舉。

啟動一場深度教育的對話

上午八點五十分,活動在丹鳳高中校長姜禮德致詞後揭開序幕。

姜校長說:「在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席捲教育現場的當下,我們更需引導教師與學生,看見閱讀不只是紙本上的靜態活動,而是一種可以跨域、對話、實踐的能力。」線上超過150位教育工作者進行研討。

隨即登場的蔡志禮教授以〈人文鑄魂 科技助力〉為題,深刻指出人文素養與AI技術的結合不僅不矛盾,反而是培養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溫暖而精準的分享,引發與會教師強烈共鳴。

與會老師回應志禮博士:「AI大量閱讀,我們也要努力跟上。」這不只是呼應「科技如何輔助教學」,更強調老師與學生共同面對AI轉變時的人文關懷與思辨能力。

接續的場次由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陳昭珍帶來〈AI時代的資訊素養教育〉,強調教育者如何透過AI工具,幫助學生從資訊海中辨真識假,建立批判性思考。

昭珍教授提到:「資訊素養,是面對未來世界的基本生存能力。」

與會老師回應說:「AI媒體閱讀雖然能統整化資訊,然而更重要的是一併培養思辨力及批判力,才能清楚真正的問題與真理。」

在 AI 攻擊閱讀與認知的時代,老師們的回應,清晰對應陳教授強調的「AI不是全能解方,而是素養起點」。

來自馬來西亞波德申中華中學的張永慶校長以〈AI時代的華文教育挑戰〉為題,從海外華校的經驗出發,誠懇分享在AI技術快速發展下,教師如何在變動中守住語文教育的本質。

他的經驗談不僅啟發現場教師,也引發跨國教育交流的反思。

與會老師感嘆說:「科技加劇城鄉差距與資源不均,如何讓華文教育公平永續?」從這些真實的回饋可見,校長談到的「AI對母語教育的衝擊與機會」直擊第一線教學現場,引發所有老師的激盪與思索。

隨後,由新加坡華文教育出版總策劃林得楠社長擔綱主講,帶來〈新加坡華文出版深耕閱讀教育〉,從出版人角度細膩剖析閱讀推廣的策略與實務。

林社長分享了他在教育現場與出版界之間來回穿梭的心路歷程,字字句句皆是對新加坡閱讀教育的深情。

與會老師感性地說:「AI時代,心靈同樣仍需要文字滋養,AI無法取代經典書籍帶來的啟發。」

這番話呼應林社長分享的「如何以出版與閱讀推進語文素養與文化力」,觀點真摯令與會者印象深刻。

最後壓軸登場的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副教授陳志鋭,他溫文儒雅也幽默風趣,分享發人深省的講題〈不如讀書:閱讀的多種可能〉。

他提出:「閱讀不只是翻頁與背誦,而是與世界的對話。」他的講座邀請教師思考,在AI時代裡,我們該如何定義「讀懂」?這是思考火花奔放的時刻。

最後與會老師提問說:「新加坡分級閱讀如何落實?孩子有機會主動挑選嗎?」、「不加讀書,閱讀的多種可能就被AI限制了。」

陳教授的分享引導大家重新看待「讀書不是一種形式而已,而是一種多元化的生活養分」。

在綜合座談中,由宋怡慧主任主持,與談嘉賓圍繞「AI時代的讀寫」展開變與不變的熱烈討論。

無論來自哪個國家、站在教學或出版的角度,大家的共識都是一致的:教育的根本,是人;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與連結。

丹鳳高中此次攜手多位國際與在地AI閱讀專家,為教育注入跨域視角與實踐動能,展現學校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前瞻與行動力。

「孩子需要的,是有思辨、有溫度的教學。閱讀不止於紙上,AI不止於科技,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孩子是否因AI的輔助變得更會思考、更懂人文。

未來丹鳳高中將持續推動國際AI閱讀論壇活動,陪伴海內外教師共同探索新時代教育的無限可能。

6月14日活動海報,線上參與教師超過150人。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6月14日活動海報,線上參與教師超過150人。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陳昭珍教授專業的演講吸引與會者參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陳昭珍教授專業的演講吸引與會者參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蔡志禮博士演講幽默專業。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蔡志禮博士演講幽默專業。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校長姜禮德開幕致詞。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校長姜禮德開幕致詞。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陳志鋭教授回答與會老師們的提問。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陳志鋭教授回答與會老師們的提問。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林得楠社長精彩的演講。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林得楠社長精彩的演講。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張永慶教授精準的主持論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張永慶教授精準的主持論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宋怡慧主任主持綜合座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宋怡慧主任主持綜合座談。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線上分享AI時代的閱讀議題。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線上分享AI時代的閱讀議題。圖/宋怡慧老師提供

教師 宋怡慧

相關新聞

【贈書活動】大暑流金!見古人在盛夏悟得內心澄澈——投票抽節氣療癒新書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象徵一年中陽氣最盛,也最炎熱的時節。古代《曆書》記載:「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這意味著大暑緊隨小暑之後…

科學人/提前逾20分鐘警告「大地震要來了」!日本科學家找到預警新線索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了高達40公尺的海嘯,重創福島地區,造成近2萬人罹難,當時震央位於「日本海溝」隱沒帶。然而日本的另一條「南海海槽」隱沒帶,是全球最強烈的地震與海嘯來源,在過去75年,「南海

科學人/顛覆認知!側面著地的蛋比較不會破

過去有研究懷疑,雞蛋殼的結構,能夠承受自身重量100倍的重量。麻省理工學院(MIT)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其研究團隊進行了180顆蛋的實驗,讓雞蛋以三種方式落下:尖端朝下、鈍端朝下、側面落地。實驗結果顯

【抽獎活動】讓節氣與書香同行!走進夏至「讀懂生命韻律」 投票抽療癒新書

夏至悄然而至,炙熱的日子徐徐地鋪展。陽台上的石榴花在晚風中輕輕搖曳,豔麗如火。遙望天邊,幾縷橘光深深淺淺地暈染暮色的輪廓…

圖表看時事/伊朗喊掐住油國咽喉 荷莫茲海峽為何重要?一圖看歷年戰爭油價

伊朗國營媒體報導,封鎖荷莫茲海峽的提議獲得伊朗國會支持。不過,伊朗國家安全會議目前對於是否關閉荷莫茲海峽還未做出最後決定...

好讀周報/心血管病現曙光?濟州島海女「變異基因」具保護力

伊拉多三度造訪濟州島,並與因長期研究海女而獲得她們信任的首爾大學科學家李珠英(音譯,Joo-Young Lee)合作。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