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意外發現的抗精神病藥物

長久以來,由於對精神疾病不夠了解,精神病患一直蒙受不人道的治療方式。古時用鞭打、灌水等驅魔手段自不待言。即使到了20世紀醫學大幅進步,各種療法卻仍宛如酷刑,例如發燒療法、電擊治療、用胰島素誘發休克的昏迷療法,以及前額葉腦白質切斷術。後者更是造成永久傷害,病患手術後變得死氣沉沉、反應遲鈍,甚至有人自殺身亡;發明人莫尼茲卻因此獲得1949年的諾貝爾生醫獎,成為諾貝爾獎的一大污點。
經過如此漫長的時間,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仍然不明顯,患者還得付出極大代價,著實令人沮喪。沒想到,在諸多巧合下,竟然橫空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抗精神病藥物。
1876年,德國化學家合成一種用來染布的藍色染料,稱為亞甲藍。十年之後,德國醫生埃利希發現亞甲藍也能把細胞染色,便想到或許可以用來殺死病菌,最後他果然在1909年從亞甲藍的衍生物,發現可以治療梅毒的藥物,讓梅毒從此不再是絕症。
二次大戰後,法國羅納-普朗克藥廠也試圖從亞甲藍,研發出可以替代奎寧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始終無法成功。不過意外發現合成出的普敏太定,比之前的藥物具有更強的抗組織胺活性與鎮靜作用,便把它包裝成抗組織胺藥品,於1948年上市販售。
法國外科醫師拉博里特隨即把普敏太定混合類鴉片止痛藥,用於接受手術的病患,發現可讓他們變得更加冷靜與放鬆,有效減緩休克。拉博里特還觀察到病患的體溫會降低,他認為這是藉由穩定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人工冬眠」現象。羅納-普朗克藥廠得知後,進一步研發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最後於1950年底成功合成鎮靜效果更佳的氯丙嗪。
隔年拉博里特取得氯丙嗪,除了在手術中當做麻醉輔助劑,他發現對於受傷的士兵也有穩定情緒的作用。他不禁猜想這或許對精神病患也有幫助,於是和精神科醫師合作,於1952年初用氯丙嗪連同類鴉片止痛藥治療一名躁症患者,三星期後即可出院。
巴黎一家精神病院的醫師德尼克聽聞此一消息,隨即向院長德萊提議進行臨床實驗。他們對院內38名精神病患只施打氯丙嗪,不用其他藥物,結果成效良好,除了讓躁症患者平靜下來,還明顯減輕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妄想和幻覺。
德萊和德尼克發表實驗結果後,立刻在醫學界造成轟動。1953年羅納-普朗克藥廠用氯丙嗪製成抗精神病藥物,並授權給其他藥廠。很快地,世界各地紛紛改用氯丙嗪取代電擊等不人道的傳統療法,到1964年,全世界有5000萬人服用過此藥物。有人把氯丙嗪的重要性類比為抗生素中的青黴素。
氯丙嗪的作用機制直到1970年代才逐漸明朗,原來能阻斷腦中的多巴胺受體。科學家繼續研發其他副作用較低的多巴胺阻斷劑,同時也發現這無法一體適用於各種精神疾病。本期62頁〈思覺失調不只是多巴胺問題〉介紹了治療思覺失調症的不同途徑。
(本文出自2025.06.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整理包/114年升大學分科測驗 8科完整試題與解答
▪杏壇傻眼!苗栗私立建臺高中出包「分科測驗集體報錯」 網轟太離譜
▪建臺高中分科測驗搞出大烏龍 校方出面懇求:給孩子應考機會
▪高中學霸「最佳辯士」遭4校封殺!分科前發聲 名醫:氣度超乎想像
▪建臺高中報錯科風波延燒!學生揭內鬥亂象:下學期能否開學都不知道
▪中小學陷教師荒…這年再遇退休潮!教育部對策曝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