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看時事/南韓總統大選李在明勝出!一圖看雙方主張、歷屆總統得票率

南韓總統當選人李在明(中)。路透
南韓總統當選人李在明(中)。路透

南韓三日舉行總統大選,初步計票和各家韓媒出口民調顯示,進步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勝出,四日將在選舉結果正式確認後就職。截至台灣時間三日晚間十一時,根據逾五成計票結果,李在明以四成九得票率,領先主要對手、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四成二七。

南韓三大電視台三日深夜報導,李在明確定當選。李在明在仁川自宅門口表示,「如果結果確定,我將對國民的偉大決定表示敬意」。他說:「為了不辜負國民期望,我將竭盡全力完成賦予我的重任和使命。」

南韓中選會四日上午七時至九時(台灣同日上午六時至八時)將召開全體會議正式認證選舉結果,幾小時後將在國會舉辦新總統就職典禮。南韓總統選後通常有兩個月過渡期,但公職選舉法規定因總統缺位舉行大選時,本屆任期將在確定當選後立即開始。

這次大選是前總統尹錫悅四月遭憲法法院宣判彈劾成立並解職後啟動。尹錫悅去年十二月三日宣布緊急戒嚴,僅維持約六小時,國會同月十四日通過彈劾動議將其停職。

南韓KBS、MBC和SBS電視台在投票結束後立即發布聯合出口民調,李在明得票率以五成一七居冠,金文洙三成九三,相差十二點四個百分點;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得票率百分之七點七。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若李在明獲得過半得票率,將成為南韓一九八七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第二位得票過半的總統。上次是朴槿惠在二○一二年拿下百分之五十一點五五選票。二○一七年當選的文在寅得票約四成一。二○二二年,李在明以○點七三個百分點差距敗給得票約四成八六的尹錫悅。李在明有望成為朴槿惠後,又一位勝選時所屬政黨同時掌控國會的總統。

KBS報導,此次大選是因尹錫悅被彈劾提前舉行,就職典禮預料將簡化,以宣誓就職儀式為主,省略慣例在普信閣鐘樓的敲鐘儀式、軍樂隊行進和鳴放禮砲等。

韓聯社報導,共同民主黨國會領袖朴贊大在出口民調出爐後向KBS說,南韓民眾已對「內亂政權」做出如雷貫耳判決;公眾對李在明的支持,反映人民強烈渴望從「生計崩潰」和近三年尹政府執政加劇的脫序經濟中復甦。朴贊大也說出口民調僅是預測,該黨將等待結果正式確定。

三日投票率達百分之七十九點四,超過二○二二年大選的百分之七十七點一,也是一九九七年以來新高,當時為百分之八十點七;投票從上午六時至晚間八時,當晚開始計票。投票站逾一點四萬個,合格選民約四四三九萬人,約一五四二萬人五月底已事前投票。

美聯社報導說,這次選舉是南韓民主又一次決定性時刻,但觀察家擔心去年戒嚴事件加劇的國內分歧還遠未結束,這可能形成新總統的巨大政治負擔,其眼前主要挑戰包括南韓經濟放緩、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及北韓演變中的核威脅。

尹錫悅正就戒嚴事件面臨內亂罪追訴,一月淪為憲政史上首位被捕總統,五十二天後獲釋;若定罪,最重可判死刑或無期徒刑。

2025南韓大選 製表/茅毅
2025南韓大選 製表/茅毅

李在明 圖表看時事 南韓總統大選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贈書活動】大暑流金!見古人在盛夏悟得內心澄澈——投票抽節氣療癒新書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象徵一年中陽氣最盛,也最炎熱的時節。古代《曆書》記載:「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這意味著大暑緊隨小暑之後…

科學人/提前逾20分鐘警告「大地震要來了」!日本科學家找到預警新線索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了高達40公尺的海嘯,重創福島地區,造成近2萬人罹難,當時震央位於「日本海溝」隱沒帶。然而日本的另一條「南海海槽」隱沒帶,是全球最強烈的地震與海嘯來源,在過去75年,「南海

科學人/顛覆認知!側面著地的蛋比較不會破

過去有研究懷疑,雞蛋殼的結構,能夠承受自身重量100倍的重量。麻省理工學院(MIT)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其研究團隊進行了180顆蛋的實驗,讓雞蛋以三種方式落下:尖端朝下、鈍端朝下、側面落地。實驗結果顯

科學人/細菌也懂「策略性撤退」?科學家揭密「黑死病菌越傳越弱」關鍵

提起黑死病(Black Death),可別以為它只是歷史課本裡的遙遠故事,就如同這幾年才經歷的COVID-19(新冠肺炎)一樣,全球性的傳染病大流行總是以猝不及防的姿態降臨,值得我們高度警惕、深入了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