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滯留八仙山近百人陸續下山!台電漏夜搶修至今凌晨1點復電

MLB/教士投手100哩「球砸大谷」被認定蓄意!遭禁賽3場要提上訴

圖表看時事/溫室氣體總排放減少 這部門反增…圖解排放占比

環境部27日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5年版)」,能源部門碳排不減反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27日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5年版)」,能源部門碳排不減反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27日公布二○二五年版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我國二○二三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二七八點六三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基準年減少百分之四點四八。然而細看各部門的溫室氣體碳排,能源部門不減反增,與第二期溫室氣體減碳目標百分之十仍有一段距離。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統計顯示,二○二三年能源部門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二五二點七三百萬公噸,反而較基準年二四九點八九百萬公噸還多百分之一點一,包含二氧化碳及甲烷等都有增加。

二○二三年雖然核一廠和核二廠機組都已停機,但是核三廠機組仍在運轉,即使有核三機組的支援,但能源部門的碳排仍無法較基準年下降,如今台灣邁入非核家園,在大幅依賴火力發電下,要達到第二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減碳百分之十將更有難度。

溫室氣體排放 能源部門最多 製表/生活中心
溫室氣體排放 能源部門最多 製表/生活中心

環境部氣候署淨零推動組長溫育勇稱,就歷年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我國自二○○七年達高峰後整體呈下降趨勢,期間二○二一年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呈現單一年上升,二○二二年及二○二三年排放量則再度呈現穩定下降趨勢。

溫育勇坦言,能源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二○○五年相比確實仍有增加,一來與整體的經濟成長有關,二來能源部門的計算含括能源製造、運輸、住宅、農林漁牧等能源使用的碳排,因此能源產業的排放量還是有變高,相較基準年成長了百分之一點一左右。

溫育勇說,能源部門的碳排放量增加,但整體電力排放係數是有在減少的,這和燃煤轉天然氣的能源轉型有關。至於其他如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農業、土地利用與林業、廢棄物等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基準年都有顯著減少。

台電表示,台電的碳排放量在能源部門的占比不到四成,碳排增加主要是因為發電量也增加,與二○○五年相比,增加了六三八億度。

環境部長彭啓明則強調,能源是每個產業的必要消耗,還是要看總體溫室氣體的減量幅度,能源部門的增幅也在合理範圍內。他指出,二○二四年可以減少百分之六,二○二五年預計可以到百分之九,但碳排的減量還是和每年的景氣行情有很大關聯。環境部補充,政院日前核定二○二六至二○三○年的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後續六大部門主政部會將依氣候法規定,於六個月內訂修部門減量行動方案,再由各地方政府於八個月內訂修減量執行方案。

環境部 減碳 圖表看時事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科學人/顛覆認知!側面著地的蛋比較不會破

過去有研究懷疑,雞蛋殼的結構,能夠承受自身重量100倍的重量。麻省理工學院(MIT)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其研究團隊進行了180顆蛋的實驗,讓雞蛋以三種方式落下:尖端朝下、鈍端朝下、側面落地。實驗結果顯

科學人/細菌也懂「策略性撤退」?科學家揭密「黑死病菌越傳越弱」關鍵

提起黑死病(Black Death),可別以為它只是歷史課本裡的遙遠故事,就如同這幾年才經歷的COVID-19(新冠肺炎)一樣,全球性的傳染病大流行總是以猝不及防的姿態降臨,值得我們高度警惕、深入了解

科學人/意外發現的抗精神病藥物

長久以來,由於對精神疾病不夠了解,精神病患一直蒙受不人道的治療方式。古時用鞭打、灌水等驅魔手段自不待言。即使到了20世紀醫學大幅進步,各種療法卻仍宛如酷刑,例如發燒療法、電擊治療、用胰島素誘發休克的昏

科學人/住在動物園!從行為認識牠們的日常語言

重點提要 動物園是多數人首次接觸大象、企鵝、穿山甲等動物的場所,不僅提供遊憩與娛樂,也肩負教育與保育的重要責任。 動物無法以人類語言訴說自身需求,需仰賴保育員悉心觀察與照護,確保動物獲得足夠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