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和寵物抱抱、喝咖啡皆有益 專家分享早晨做6事助降低中風機率

21歲青年流落街頭撿回收物、未報戶口就學 父恐涉妨害兒童發育罪

印度再傳空難!直升機墜毀神廟附近釀7死 林間殘骸狂燒畫面曝

好讀周報/AI無法取代的工作!起源於中世紀 可執行多樣化複雜工程

卡佛是美國教育家、農業化學家、植物學家,第一個進入愛荷華州立大學並取得農業碩士學位的黑人。(圖/取自網路)
卡佛是美國教育家、農業化學家、植物學家,第一個進入愛荷華州立大學並取得農業碩士學位的黑人。(圖/取自網路)

文╱林一平

未來AI似乎將取代許多白領階級的工作。然而,有一項專長,AI不容易取代,那就是工具人(handyman)。從基本維修到複雜的翻新工程,工具人能執行多樣化的藍領工作,而用AI機器人來取代的成本過高,並不具經濟效益。

我旅居美國時,工作之餘還需忙著住家的維護。春天要鋸掉過高的樹木,並為破損的車道鋪柏油。夏天,我需親手推割草機在半公頃的斜坡上割草,秋天則掃落葉,冬天要剷雪。這些事全都靠我自己動手,親力親為。回到台灣在交通大學任教時,看到學校的總務處同仁在割草,總覺得他們技術仍有改善空間,忍不住想捲起袖子,親自示範如何進行大面積的修剪草坪。

我算不上工具人,我的美國鄰居Bob才是真正的工具人。某年冬天下雪時,我的車因打滑撞上路肩,後車軸縮進去三英寸。Bob帶我去廢車場找來同型的後車軸,並在他家的車庫裡將車吊起,幫我更換車軸。

在美國,我也曾試圖入境隨俗,想成為工具人。然而,當Bob告訴我,我家的屋頂已老舊,需要更換屋瓦時,這實在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只能放棄。雖然無法成為真正的工具人,我心中始終崇拜這種動手的精神。最讓我敬仰的工具人是卡佛(George Washington Carver;1864-1943)。他是大學教授,但會直接到農地教導農民,並親自動手製作出兩百多種花生製品。這種實幹動手的精神,是AI無法取代的。

工具人的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當時工匠和勞動者經常受聘來完成各種任務。他們的技藝高超,經常參與建築物的建造、修理與維護。到了19世紀,工具人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他們仍提供木工和灰泥服務,但也開始涉足油漆、管道和電工等零星工作。隨著服務範圍的擴大,對工具人的需求也不斷增長。

到了1950年代,現代工具人應運而生。當時美國家庭對維修與保養服務的需求激增,特別是隨著嬰兒潮一代開始成家立業,他們需要工具人來維護房屋。工具人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也變得更加先進,電動鑽頭和鋸子取代了傳統的手動工具,石膏板和乙烯基外牆板等現代材料也開始應用於家庭維修和翻新。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工具人的角色再度轉變。許多工具人透過線上平台提供服務,使客戶可以輕鬆找到適合的專業人員來處理各種需求。隨著「自我動手」(DIY)風潮的興起,更多人想自助來完成家庭維修和翻新工程。許多工具人擁抱了這股趨勢,開始提供線上教程和建議,幫助屋主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在AI時代,工具人仍將是不可或缺的資源,成為家庭和企業維護中重要的一環。擁有真正的技術與真正的雙手,工具人擁有AI無法取代的手工技藝(Real Skills, Real Hands: Handymen Do What AI Can't)。(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美國 白領 好讀周報 AI

延伸閱讀

中職/古早味游擊手→古早味工具人 王勝偉升一軍緊張像新人

中職/馬鋼完全打擊後升一軍 平野惠一點出競爭現實面

MLB/鄭宗哲大聯盟之旅倒數 海盜工具人復健賽開轟

《超時空武士》幕府武士穿越變臨演 最強工具人爆笑開斬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賽娜小姐:父母不用教出更好的孩子 而是讓他看見真實的你

賽娜的6歲兒子今年第一次用注音寫母親節卡片送給她,裡面寫道:「最喜歡和媽媽一起煮菜」。有在關注賽娜的IG的人,經常可以看到 Lowry 煮菜的身影,從清洗到料理一手包辦,也會跟妹妹Mia一起榨蔬果汁、蒸饅頭當早餐。很多人都很驚訝,怎麼辦到的?

是律師也是台語歌王》蘇明淵:不管女兒做什麼都支持

處理家事案件多年,讓蘇明淵對婚姻與家庭有更深刻的體悟,更懂得珍惜。個性內斂的他不擅於表達情感,那些對家人說不出口的話,他選擇用音樂傾訴,將深藏心底的情感寫進歌裡。

科學人/細菌也懂「策略性撤退」?科學家揭密「黑死病菌越傳越弱」關鍵

提起黑死病(Black Death),可別以為它只是歷史課本裡的遙遠故事,就如同這幾年才經歷的COVID-19(新冠肺炎)一樣,全球性的傳染病大流行總是以猝不及防的姿態降臨,值得我們高度警惕、深入了解

科學人/意外發現的抗精神病藥物

長久以來,由於對精神疾病不夠了解,精神病患一直蒙受不人道的治療方式。古時用鞭打、灌水等驅魔手段自不待言。即使到了20世紀醫學大幅進步,各種療法卻仍宛如酷刑,例如發燒療法、電擊治療、用胰島素誘發休克的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