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黑戶青年「單純如孩童」安置街友中繼宅惹議 社會局說話了

愛買淘寶注意了!EZ WAY易利委APP防冒名報關 6月20日起禁「境外IP連線」

才3行也能錯?嘉義美術館邀請卡烏龍誤植職銜 局長尷尬致歉

寫作教室/「假設題型」重返會考?下筆前仔細審題 奪分關鍵曝光

寫作示意圖。圖/Ingimage
寫作示意圖。圖/Ingimage

隨著心測中心公布「預試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後文簡稱〈癌〉),「假設題型」又久違的回歸到「會考/基測」的出題範圍裡。

自95年基測寫作能力測驗(試辦)施行,過去僅有97年〈當一天的老師〉(後文簡稱〈當〉)符合假設題型的定義。因其說明雖未限定文中「必須」假設自己是老師(滿分樣卷有自己在老師安排下,教學低年級的一日「真實」經驗書寫),但說明中的「如果」二字,仍標定其「假設題型」的屬性,多數考生亦以「假如」自己是老師的前提寫作。本文便以此二題來解讀「會考/基測」中此題型的題目類型與內容範圍。

相較學測,因考生學習歷程的階段差異,「會考/基測」的假設題型在類型與範圍上均「有所限縮」。首先是題目類型──學測考題多變,既有人物扮演(〈漂流木的獨白〉),也有時空穿越(〈如果當時〉)。而〈當〉、〈癌〉兩題在類型上則皆屬「人物扮演」,且不同於「漂流木」此類較無交接機會的物事,此二題均為日常中或有所接觸(老師),或可能見聞的身分(癌末少女)。

內容範圍上,〈漂流木〉可自行選擇要如何看待人類與自然關係:可指責、示警,亦可原諒、共存。〈如果當時〉自由度則更高:既可自自身生命或歷史時空擇一書寫,更可自由決定介入時的身分、方式,以及最終造成的影響。

而〈當〉、〈癌〉兩題,前者限制時間(當一天的老師),避免考生偏題至校務組織、班級組成,甚至課程進度等背景,以便集中筆墨,敘述自身作為、背後用意。〈癌〉則更限制考生僅能以該少女的身分,在是否「冷凍保存身體,待多年後醫療更進步時解凍復活」擇一立場,並陳述理由,以免考生受題目中的其他資訊干擾,節外生枝於社會輿論、冷凍方案(如與家人一同冷凍)及施行價格(145萬會否造成家庭重負)等議題。

是故,因應此種「限縮」的出題方式,寫作時更應仔細審題,避免不必要的背景敘述與外型描寫,而針對該題要求的作為、想法,具體敘事;立場、理由,有力論證,方能成功取分。

會考 寫作教室 作文

延伸閱讀

寫作教室/模組化寫作──像玩樂高一樣寫作文?

整理包/114國中教育會考衝刺倒數 考試時程、各科重點一把抓

114會考寫作/「不必訂題」模式恐愈趨困難 六級分論說、抒情這樣練

114會考數學/搶分看這!近3年命題趨勢解析 出題率100%單元必熟讀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賽娜小姐:父母不用教出更好的孩子 而是讓他看見真實的你

賽娜的6歲兒子今年第一次用注音寫母親節卡片送給她,裡面寫道:「最喜歡和媽媽一起煮菜」。有在關注賽娜的IG的人,經常可以看到 Lowry 煮菜的身影,從清洗到料理一手包辦,也會跟妹妹Mia一起榨蔬果汁、蒸饅頭當早餐。很多人都很驚訝,怎麼辦到的?

是律師也是台語歌王》蘇明淵:不管女兒做什麼都支持

處理家事案件多年,讓蘇明淵對婚姻與家庭有更深刻的體悟,更懂得珍惜。個性內斂的他不擅於表達情感,那些對家人說不出口的話,他選擇用音樂傾訴,將深藏心底的情感寫進歌裡。

寫作教室/「假設題型」重返會考?下筆前仔細審題 奪分關鍵曝光

隨著心測中心公布「預試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後文簡稱〈癌〉),「假設題型」又久違的回歸到「會考/基測」的出題範圍裡。

科學人/細菌也懂「策略性撤退」?科學家揭密「黑死病菌越傳越弱」關鍵

提起黑死病(Black Death),可別以為它只是歷史課本裡的遙遠故事,就如同這幾年才經歷的COVID-19(新冠肺炎)一樣,全球性的傳染病大流行總是以猝不及防的姿態降臨,值得我們高度警惕、深入了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