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COP30將至…巴西藉口蓋公路砍雨林 居民嘆:一切都毀了

巴西政府砍伐雨林興建高速公路,破壞環境與生態,且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圖/取自網路)
巴西政府砍伐雨林興建高速公路,破壞環境與生態,且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圖/取自網路)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11月10日到21日將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貝倫舉辦,但當地砍伐數英畝受保護的亞馬遜雨林,招致批評。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帕拉州政府早在2012年便提出建造13公里長高速公路的想法,但當時因為環境議題而一再延滯。如今因應COP30舉辦在即,帕拉州政府主張這條四線道高速公路有助緩解當地交通壅塞,並為COP30與會領袖、官員等5萬多人提供便利的基礎建設。

帕拉州政府強調這條高速公路的「可持續性」價值,但當地居民與環保人士對於道路工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感到憤怒。

亞馬遜雨林在為全世界吸碳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反對興建高速公路的人主張,伐林與氣候峰會舉辦宗旨矛盾。

然而,帕拉州政府不顧人民與環保團體反對,已派遣挖土機等重機具進場,曾經聳立的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接連倒下,潮濕的泥土地面上鋪上了柏油道路,一路穿越保護區進入貝倫都會區。

住在距離施工地點約200公尺處的居民韋雷克特表示,他過去販售從樹上採集的巴西莓賺錢,他面對眼前的大片空地感嘆「一切都毀了」。

韋雷克特說:「我們的收成已經被砍掉了,沒辦法再靠採集收入養家糊口。」他說,州政府沒有給予任何補償,他目前只能仰賴儲蓄度日。

韋雷克特擔心,高速公路建好之後,未來會帶動更多伐林行為,因為有路之後,企業更容易進駐。

他說:「我們擔心有朝一日會有人來到這裡,說道『我們要蓋加油站或倉庫,請你們收下補助金後離開』。我們在這裡土生土長,我們離開後能去哪裡?」

韋雷克特表示,故鄉以往沒有道路連通,兩側聳立著高大「樹牆」。他說:「對於住在公路兩旁的居民而言,這條高速道路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反而疾駛行經公路的卡車受益。如果當地居民生病,需要前往貝倫市中心就醫,我們也無法利用(高速公路)。」

野生動物學教授席維亞‧薩丁哈的動物醫院正對高速公路工地,她與其他科學家表示,高速公路完工後,路兩邊的森林保護區域將被區隔開來,影響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遷移,縮減動物的生存棲地與繁殖範圍。

薩丁哈的醫院專門收治受傷的野生動物,導致動物受傷的主因多為車禍或人禍。院方治好動物後,會將牠們野放回大自然。她認為,高速公路竣工後,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將會更加艱鉅。她說:「從伐林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失去了一個野生物種的棲息地。」

巴西政府砍伐雨林興建高速公路,破壞環境與生態,且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圖/取自網路)
巴西政府砍伐雨林興建高速公路,破壞環境與生態,且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圖/取自網路)

氣候變遷 巴西 好讀周報

延伸閱讀

COP30主席柯利亞:最大挑戰是打擊虛假訊息

日系4車廠共同發聲「開放重機上國道」!高公局對此回應了

清明連假逢大甲媽遶境進香 中市警加強交通疏導

四位國際大師連袂來台 諾科獎台北峰會5月掀旋風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閱讀數學/從超音速飛機到飲料罐

你知道便利商店的罐裝飲料裡,跟 #超音速飛機 的機身、#蒙娜麗莎的微笑 有關嗎?近年來...

閱讀數學/數學詩(下)

上週我們介紹了數學詩的創作以及教育意義。可能會有些人覺得,既然這麼強調理解,數學詩恐怕要是數學很好才能創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