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朱立倫高喊再赴北檢!警出動160人 憂防線再失守1招加工鐵馬護欄

別讓睡姿害了你!專家曝這樣躺防失智 「這姿勢」對身體壓力最大

借中芯掛名出貨華為?台積電發聲回應了 稱2020年就斷供貨

好讀周報/從老牌午餐肉罐頭到垃圾郵件 「SPAM」一詞引發的聯想

午餐肉(SPAM)是荷美爾食品(Hormel Foods)在1937年推出的罐裝熟豬肉品牌。(圖/路透)
午餐肉(SPAM)是荷美爾食品(Hormel Foods)在1937年推出的罐裝熟豬肉品牌。(圖/路透)

文/趙坤茂

日前在超市看到一個午餐肉罐頭品牌SPAM,頓時洄游歷史長河裡。

SPAM於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後創立,至今已有88年歷史,總銷售量超過90億罐。SPAM的成分包括豬肉、鹽、水、糖、馬鈴薯澱粉和亞硝酸鈉等,其名稱來自於spiced  ham(添加香料的火腿)。

SPAM是同盟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軍備食糧,從美國輸出超過1億磅。二戰及戰後英國實施配給時,SPAM和其他進口罐頭肉製品在英國隨處可見,讓許多民眾逐漸感到厭煩。

1970年首映的英國幽默短劇《Spam》中,Monty  Python劇團以SPAM為哏,諷刺SPAM午餐肉無所不在。在小餐館場景裡,顧客點餐時發現幾乎每道主食都有SPAM,想要閃躲都很難。短短3分半的演劇,SPAM一詞至少出現一百多次,主題曲全是SPAM,就連片尾工作人員名字也插入SPAM。

附帶一提,著名荷蘭工程師Guido van Rossum熱愛Monty  Python劇團,故將當年所開發的程式語言命名為Python。如今,以Python開發的應用軟體圍繞在你我周遭,比SPAM更加風行。

另一方面,1971年時,Ray  Tomlinson於網際網路之母ARPANET寄發第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位址就使用現今仍通行的小老鼠符號@。1978年,史上第一封垃圾電子郵件,為某業務員在ARPANET寄發的電腦型號廣告,引發多數用戶反感。1993年,有人在Usenet新聞群組網路無意間發布了兩百條訊息,處境相當尷尬。群組鄉民取笑之餘,一位鄉民將這些訊息稱為spam,立刻引發共鳴,一炮而紅。

時至今日,垃圾郵件和訊息無所不在、難以避免且重複出現,其疲勞轟炸的景況,像不像當年幽默短劇Spam所諷刺的呢?這也難怪spam如今已成為垃圾郵訊的同義詞,可當名詞或動詞,甚至還衍生spamming(垃圾郵訊發送)、spammer(垃圾郵訊發送者)、spambot(垃圾郵訊機器人)等字詞。

其實罐頭食品可長期保存,且方便取用,在生活中有其存在優勢。當今網路多倍速時代,我們常常需要快速發文及回應,使得各式各樣的「罐頭模板」已成為數位日用品。儘管相當便捷,但它們往往缺乏個性和深度,某些情境甚至流於形式,故套用時仍得融入巧思才不至於適得其反。

「罐頭簡訊」是常備的簡短訊息,例如「祝您生日快樂,天天開心!」

「罐頭笑話」是看似「老掉牙」,卻仍能引起共鳴的網路笑話,例如「為什麼罐頭不喜歡派對?因為它總被晾在一旁。」

「罐頭表情包」乃反覆使用的表情圖案,例如社群網路上常用的貼圖。

「罐頭回應」往往指那些機械式、沒有太多創意或情感的回應,例如自動客服系統常見的無感制式回應「我們深感遺憾…」

「罐頭標題」是為了吸引讀者點擊而設計的標題,例如媒體窮追猛攻的主角終於「四字回應」了,大家好奇哪四字,點進去一看竟是「不予置評」。

罐頭模板何其多,常見的還有「罐頭評語」、「罐頭內容」、「罐頭文章」、「罐頭故事」、「罐頭音樂」、「罐頭橋段」…。祝福大家開罐暢快豐收!

(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品牌 好讀周報 英國 郵件

延伸閱讀

《雁回時》陳都靈x辛雲來 茫然貴女與裝逼少卿的心機對決

遭爆給柯文哲議會調查小組資料 市議員陳宥丞:無涉司法偵辦

詐騙集團猖狂瓦解法院主管LINE群組還詐財 宜蘭地檢署主動偵辦

生技界美魔女跳槽還外洩前東家資料 遭控違反營業秘密罪起訴

相關新聞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閱讀數學/數學詩(下)

上週我們介紹了數學詩的創作以及教育意義。可能會有些人覺得,既然這麼強調理解,數學詩恐怕要是數學很好才能創作...

閱讀數學/數學詩(中)

上週我們介紹了一位王祥丞同學的作品〈計算紙上的甲子園〉。讓大家看到數學如何融入於新詩創作...

閱讀數學/數學詩(上)

數學詩究竟是什麼,或是說,為什麼數學詩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呢?讓我們來看一位王祥丞同學的作品〈計算紙上的甲子園〉

閱讀數學/數學詩人曹開

台灣曾經有一位數學詩人曹開。他一生創作了1433首詩,其中有278首數學詩,將近兩成的比例。什麼是數學詩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