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閱讀數學/制定曆法的數學家(三)

上週講到克拉烏維斯在世時,認同伽利略的研究。然而他過世後,伽利略卻因為地動說遭到軟禁。我第一次讀到這邊時,忍不住會想倘若克拉維烏斯多活幾年,說不定他會像當年制定新曆法那樣,讓科學說話,進而替伽利略辯護,讓地動說可以更早被承認。
可是轉念一想,克拉維烏斯真的能那麼坦率地,毫不保留地接受伽利略的說法嗎?他當然知道地心說不完美,可僅僅一個比我小26歲的小子,某一次觀測的結果,就要推翻我多年深信不疑的地心說。這是可以被接受的嗎?也可能衛星只是特例啊!可能只是地心說不夠完美啊!直到這次的專欄找資料時,我讀到克拉維烏斯的一段文字:
「我不想對讀者隱瞞,不久前有一種儀器從比利時傳來。它的形狀是一個長管,在管的兩端安裝了兩個玻璃,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透鏡,通過這些透鏡,遠離我們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距離要近得多……該書於1610年在威尼斯印刷,名為《星際信使》,描述了他首次進行的各種星空觀測。
我在羅馬,多次在他人在場的情況下觀察到這一現象。土星有兩顆較小的星星與之相連,一顆在東邊,另一顆在西邊。最後,木星有四顆漫遊的星星,它們之間以及相對於木星的位置都以顯著的方式變化——正如伽利略仔細且準確地描述的那樣。既然情況如此,天文學家們應該考慮如何安排天體軌道,以解釋這些現象。」
我感到慚愧,當我以為克拉維烏斯會抗拒這樣的新想法時,他早就敞開心胸去接受新的知識。
朝聞道,夕死可矣。
作為16世紀的歐幾里德,克拉維烏斯寫下前面那段話時一定也很開心。能在人生的最後遇到伽利略,一掃地心說的各種謎團,看見星空中的真理,真是太好了。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