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漢光41演習實兵操演 將首度模擬共軍攻入城市

經典賽售票時間出爐!C組分「套票」和「單場」中華隊這天開搶

大罷免投票在即守住「小笠原防線」?蔣萬安12字回應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老公繼承老家公寓 去世後婆婆竟要媳婦歸還

一名人妻面臨喪夫之痛,想不到婆婆還要跟她爭奪老公留下的遺產,婆婆要求她將老公留下的房子轉讓給大姑。 示意圖/ingimage
一名人妻面臨喪夫之痛,想不到婆婆還要跟她爭奪老公留下的遺產,婆婆要求她將老公留下的房子轉讓給大姑。 示意圖/ingimage

一、時事掃描

老公繼承老家公寓 去世後婆婆媳婦歸還!網勸她賣房後離開

欺人太甚!一名人妻面臨喪夫之痛,想不到婆婆還要跟她爭奪老公留下的遺產,婆婆要求她將老公留下的房子轉讓給大姑,理由是大姑要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然而事實上她也是單獨扶養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婆婆甚至還說,「再借妳幾年,等孩子大了房子要還我」。其他人建議她,乾脆將房屋出售,遠離婆婆一家人。【2025/2/9聯合新聞網】

二、命題趨勢

《民法》繼承編規範了人的繼承關係、遺產分配,繼承原則採當然繼承主義,繼承方式包括限定繼承、拋棄繼承,並對繼承順序與遺產分配比例有詳細之規定。這樣的遺產繼承規定是假定了親等愈近者關係愈密切,但是在現實上,卻常因個案而有所差異,如何有完善的繼承制度,為當前社會常討論之議題。

三、牛刀小試

女網友在FB「爆料公社」發文,她表示6年前公公去世後,先生繼承老家,去年先生過世後,她獨自扶養3個小孩。不料今年過年,婆婆希望女網友將老家轉讓給大姑,並說:「先讓你暫時借住,等你小孩長大後,房子要歸還給大姑。」假設去世的先生並沒有留下遺囑,該房子所有權為先生一人獨有且是先生唯一留下的財產,沒有其他負債,女網友與婆婆之間的財產爭議,依據《民法》規定,該如何解決?

(A)房屋屬於先生的遺產,只有女網友與3個小孩具繼承資格

(B)婆婆得要求特留分,因此女網友必須分一部分房屋產權給婆婆

(C)百善孝為先,只要是婆婆提出來的要求,女網友必須無條件服從

(D)由於是繼承自公公,因此先生過世後,女網友必須將房屋歸還給婆家

答案:A

解析:先生過世後,房屋將成為遺產。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第一順位是直系血親卑親屬。因此將由女網友與3個小孩共同繼承,其他人不具繼承資格。

四、歷屆試題

某甲未婚無子女,僅有一兄長,父母過世後,仍繼續與兄嫂及姪兒姪女共5人同住。其兄過世後,甲善待嫂嫂,視姪兒姪女如己出,長年承擔其生活費用。如甲亦不幸身故,且生前未留遺囑,依我國民法規定,下列何者會是甲之遺產的繼承情形?(2024學測)

(A)無法定繼承人且無遺囑故遺產歸國有

(B)由其血親卑親屬姪兒與姪女共同繼承

(C)因其兄已逝故由姪兒與姪女代位繼承

(D)其嫂及姪兒姪女應繼分各為三分之一

答案:A

婆婆 媳婦 房屋 老公 遺產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