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彰化災情頻傳「大豪雨繼續炸」!10縣市豪雨特報 恐一路下到晚上

完成與癌逝母約定!考場吐血她仍考上中山女高 父讚「全家驕傲」

仙塔律師涉洩密洗錢助詐團!靈骨塔騙上億手法曝光 犯嫌早知偵辦進度

好讀周報/青少年聽損危機…「降噪耳機」隔絕背景聲 聽覺處理能力恐遲緩

許多年輕人在戶外仍戴著降噪耳機,聽著手機裡播放自己想聽的內容,隔絕外在環境的聲音。(圖/取自網路)
許多年輕人在戶外仍戴著降噪耳機,聽著手機裡播放自己想聽的內容,隔絕外在環境的聲音。(圖/取自網路)

文/陳韻涵輯

專家示警,降噪耳機可能是導致「數位原生Z世代」聽力損傷與神經系統疾病增加的原因;Z世代是指1997年到2012年出生的人,換算即今年13歲到28歲的年輕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倫敦25歲少女蘇菲(Sophie)表示,「雖然我聽得見各種聲音,卻無法分辨其來源。我知道這是某個人的聲音,但大腦就是無法快速處理這些資訊。如果身處喧鬧環境,卻不能戴上耳機隔絕噪音,我就會非常焦慮。」

蘇菲被親友提醒經常不專心、恍神、甚至「有點迷糊」後,決定接受聽力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聽力無虞。但相同問題依然存在,她預約聽力專家諮詢並接受澈底檢查後,確診罹患「聽覺處理障礙」。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聽覺處理障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簡稱APD)會讓大腦難以理解聲音、單字、口述指令、重口音或急促的語音內容,無法判斷聲音來源、區分發音相似的字詞(如seventy和seventeen,或是free和three),或在嘈雜環境中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降低背景聲 大腦喪失過濾機會

英國聽力學會(British Academy of Audiology,簡稱BAA)副主席克萊爾‧班頓(Claire Benton)表示,長期降低火車聲或汽車喇叭等背景聲音,可能讓大腦「忘記」如何主動過濾這些噪音。

主動降噪耳機先把噪音處理掉,會讓大腦忘記如何主動過濾噪音。(圖/取自網路)
主動降噪耳機先把噪音處理掉,會讓大腦忘記如何主動過濾噪音。(圖/取自網路)

●只聽想聽的 處理能力會變遲緩

班頓表示:「當人們配戴降噪耳機,只聽想聽的聲音,幾乎創造了『與世隔絕的虛假環境』,身體機能不必努力。然而,大腦中那些更複雜且高階的聽覺處理能力,要到青春期尾聲才會真正發展完備。」

班頓解釋,對於那些長期佩戴降噪耳機,並自十多歲便生活在「虛假世界」中的青少年而言,他們處理言語和噪音的能力可能略顯遲緩。

在鄉村農場成長的蘇菲表示,她上大學後搬到倫敦,才發現自己的聽力出現變化,尤其「難以辨識聲音來源」。

蘇菲說:「在教室時,所有對話宛如沒有意義的雜音,我絞盡腦汁想聽清楚卻沒辦法。」

●影響社交圈 難以融入同儕聚會

聽力困擾讓蘇菲極少實際到課堂上課或聽取講座,她偏好線上課程並開啟字幕。APD也影響蘇菲的大學生活,她經常因為受不了噪音而離開餐廳等嘈雜的社交場所,讓她難以融入同儕聚會。

蘇菲告訴醫生,她每天佩戴降噪耳機至少5個小時。不只蘇菲,愈來愈多長時間戴降噪耳機的年輕人出現APD症狀,讓聽力學者推測,降噪耳機等外部因素,可能是APD的成因之一。

●新冠疫情後 吵雜環境讓人煩躁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人們對於視覺、聽覺的習慣產生變化,不只新產品與技術推陳出新,更關鍵的要素在於長時間的隔離之後,人體對身處吵雜環境感到焦慮、煩躁。

愈來愈多人在戶外也戴著降噪耳機,或在看影片時依賴字幕。市場分析公司「YouGov」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比起長者,高達61%的18歲到24歲青少年,收看以母語發音的電視節目與電影時,偏好打開母語字幕搭配觀看。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聽力學者表示,近年來降低外部聲音的藍牙耳機蔚為風潮,卻加劇大腦引起的聽力問題。

愈來愈多有APD症狀的年輕人因為聽力問題而被轉介給聽力專家,卻發現他們的聽力很好,實際問題出在神經系統。

●接觸各種聲音 大腦才學會辨識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國民保健署信託基金會(NHS Trust)的成人聽力學臨床主任雷妮‧阿爾梅達(Renee Almeida)強調,讓大腦接觸各種不同聲音很重要,這樣大腦才能學會辨識「重要」和「不重要」的聲音。

APD過往與幼年大腦損傷、耳朵感染或基因缺陷有關,而今APD案例穩定增加,專家將矛頭指向許多青少年和大學生愛用的降噪耳機。

APD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但可透過聽覺訓練提高聽力。英國目前針對APD的治療方法包括在噪音環境下,透過應用程式、麥克風或助聽器,讓患者耳朵和大腦學習如何處理字詞。

●看問題/檢測資源不足 罹病難以發現

就英國而言,國民保健署對APD的醫療照護資源有限。倫敦北部的皇家國家耳鼻喉科和伊士曼醫院(Royal National ENT and Eastman Hospital)是英格蘭唯一提供完整APD評估的健保醫院,該醫院的候診名單已排到9個月之後。醫事人員解釋候診名單難以消化的原因,稱APD檢測的每一項評估最多需要2小時,有時還需要進行認知評估,或與教育心理學者共同會診。

英國目前針對APD的治療方法包括在噪音環境下,透過「Word in Noise」這類應用程式、麥克風或助聽器,讓患者耳朵和大腦學習如何處理字詞。

英國聽力學會(BAA)與代表耳鼻喉外科的英國耳鼻喉科協會(ENT UK)去年對全英國聽力相關學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4%的聽力學者自認為非常瞭解APD。

NHS統計,因為檢測率低,APD對未成年人的確切影響數量仍未知,而全球範圍的統計顯示,約3%到5%的青少年多少受到APD影響。

由於聽覺處理問題會影響專注力和動作執行能力,因此當幼童出現APD症狀時,有時會被誤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或自閉症(autism)。

APD和ADHD症狀有相似之處,卻也存在關鍵差異,例如病患可能都對語音指令感到困惑,但如果換成文字指令,APD患者則可俐落執行,但ADHD患者可能依舊一頭霧水。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goodread.u-writing.com

噪音 好讀周報 耳機 青年

延伸閱讀

Mazda2在英國正式停產 結束11年銷售歷程

屏東夜市旁停車場深夜改裝車聚 噪音巨響警開出25件違規

烏克蘭戰爭將滿3年 英國預告最大規模對俄制裁

延緩失智靠這招!養成「1習慣」是預防關鍵 研究點出3大好處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