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從小說開始的研究!《冰與火之歌》喬治馬汀被列物理學論文共同作者

《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R・R・馬汀(George R. R. Martin)在其輝煌的出版清單中,新增一項有別於他過去的作品類型——他被列為一篇經過同行審查的物理學論文的共同作者,並發表於《美國物理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這篇論文推導出一組公式,以描述《百變王牌》(Wild Cards)系列小說核心的虛構病毒動力學。《百變王牌》是由馬汀與梅琳達・M・斯諾德格拉斯(Melinda M. Snodgrass)共同編輯,目前約有 44 位作者參與撰寫。
・ 90%的感染者會死亡,剩下的人則發生突變;
・ 9%的人會出現嚴重畸形,這類人被稱為「小丑」(Jokers);
・ 1%的人則獲得超能力,被稱為「王牌」(Aces);
・ 其中有些王牌的「能力」過於無用,而被戲稱為「二點」(Deuces)。
《百變王牌》源自 1980 年代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 Superworld。當時馬汀擔任遊戲的主持人,並有幾位科幻作家參與這場長期劇本戰役;起初,馬汀想以「烏龜」(Turtle)當做小說裡的主角,但後來覺得如果發展成有共同宇宙(shared universe)的短篇小說集可能更適合。因為他認為超級英雄漫畫中的超能力來源過於五花八門,所以希望在自己創造的宇宙裡,所有超能力都有單一來源。於是斯諾德格拉斯建議使用一種病毒作為基礎。
《百變王牌》的背景,設定在二戰後平行世界的美國。在1946 年,一種由外星人設計、能夠修改 DNA 的病毒,被釋放在紐約市的空氣並迅速擴散至全球,感染了數以萬計的人類。這種病毒稱為「鬼牌病毒」(Wild Card virus),因為它對每個人產生的影響都不同:
而在《百變王牌》系列的官網上,關於這個病毒的科學性討論一直相當熱烈,也引起了美國洛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物理學家特雷吉利斯(Ian Tregillis)的注意。他認為這或許能成為一個有趣的教學素材,他表示:「身為理論物理學家,我開始思考是否能用簡單的數學模型,描述這些設定⋯⋯然後就像所有物理學家,我從簡單的估算開始,結果卻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我半開玩笑地想說:與其寫另一篇部落格文章,或許寫篇論文比較容易。」
當物理學家走進一個虛構宇宙……
特雷吉利斯暫時擱置現實世界的物理定律,他的研究重點是《百變王牌》宇宙中 90:9:1 規則的起源,並以一個「身處虛構宇宙的理論學家」的角度出發,試圖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描述這種病毒的行為。他們在論文中寫道,研究的終極目標是「透過將這個模糊且看似無法解釋的問題,轉化為一個簡單的動力系統,展現物理學概念的廣泛靈活性與實用性,並讓學生掌握概念性工具」。
這篇論文探討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小丑」與「王牌」這兩種突變結果,在數值上應該符合擲 100 面骰子的機率分佈,但書中的許多角色卻不符合這個分類,例如那些同時擁有畸形身體與超能力的「小丑王牌」(Joker-Aces)。
此外,論文還提出了「隱匿者」(Cryptos)的概念——指那些突變的特徵微乎其微,幾乎無法被辨別為「小丑」或「王牌」。例如:某人的心臟上出現紫外線條紋,或者居住在愛荷華州的人擁有「只能與獨角鯨進行視線範圍內的心靈溝通」的能力。前者根本不會察覺自己已經突變,而後者雖然是「王牌」,卻永遠無法意識到自己擁有超能力。(當然,也有人可能會認為,能與獨角鯨溝通的能力,或許應該被歸類為「二點」。)
最終,特雷吉利斯與馬汀確立了三項基本規則:
・「隱匿者」確實存在,但其數量「未知且無法得知」;
・可觀測的突變仍會遵循 90:9:1 規則;
・病毒的影響結果由多變量機率分佈決定。
根據這些假設他們提出一個模型,把病毒影響的結果視為兩個隨機變數:一個是變異的嚴重程度(即病毒對個體造成的變化,包括小丑的畸形程度或王牌的超能力強度);另一則是「混合角度」,用來解釋「小丑王牌」的存在。如果突變結果接近某一類的極端,將被視為純粹的王牌;否則,將被視為小丑或小丑王牌,他們在論文中寫道。
他們以拉格朗日公式(Lagrangian formulation),描述系統可以發展的多種途徑。特雷吉利斯解釋:「我們將影響的結果,轉換為簡單的動態系統。此系統的時間平均行為,決定了突變結果的統計分佈。」
特雷吉利斯坦言,這個研究或許不適合作為初級物理學生的課堂練習,因為它涉及的步驟過多,且涵蓋較為高階的概念。他也不建議將其納入標準課程,而是推薦作為高年級開放性研究的題目,鼓勵學生探索還未解決的科學問題。
資料來源:
(本文出自2025.02.12《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