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1顆高麗菜價格近逼時薪…日本高通膨影響 他在客廳當自耕農

中田在窗戶邊照料蔬菜,確保菜苗獲得充足光照。(圖/路透)
中田在窗戶邊照料蔬菜,確保菜苗獲得充足光照。(圖/路透)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日本央行緩慢升息、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通膨,消費者和家庭主婦只好發揮創意來減輕物價高昂的痛苦,客廳「自耕農」蔚為風潮。

路透報導,大阪燒是東京家庭主婦望月桐奈(Kirina Mochizuki,音譯)菜單上常見的料理,不僅做法簡單、有飽足感且食材成本低。但東京1月的高麗菜平均價格是去年同期的3倍,望月每天去超市尋寶,搜尋打折蔬果,真的找不到便以海苔代替。二寶媽望月說,過去她往往直接丟掉青蔥的根部,而今則會留起來,水培栽種。

日本央行1月24日調升利率0.5%,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峰值。央行聲明中指出,許多企業今年有望持續調高員工薪資,但在過去的32個月裡,經通膨因素調整後的實質薪資,其實有29個月下跌,去年家庭支出的餐飲費占比(又稱恩格爾係數)締造40年來新高。

東京一顆高麗菜價格要價1000日元(台幣約212元),接近日本去年調漲的最低時薪1054日元。日本央行指出,白米售價可能持續走高到2026年春季,去年12月的白米批發價,也比前年同一時期多60%。

日本政府數據顯示,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去年11月成人的蔬菜平均攝取量降至歷史低點,價格相對親民的「拌飯香鬆」或能灑在白飯上的調味料廣受歡迎。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統計,拌飯香鬆去年的銷量突破新高。

劣勢環境中也有轉機。神奈川縣川崎市Youtuber中田和樹(Kazuki Nakata,音譯)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始在家裡種植農作物,現在他的頻道有逾9.22萬訂閱人次,今年1月增加逾4500名新訂閱者。

中田前年辭去電子零售業工作,專心在家裡種菜,他用寶特瓶、鋁罐、廢棄塑膠籃,種植紫蘇、洋蔥和白蘿蔔等47種蔬菜。在家種菜的一大難題是通風,炎炎夏日不能開冷氣,妻子抱怨必須躲到房間哺乳,因為白天必須開窗簾,確保植物日照充足。

但中田認為犧牲有所回報,他成功利用堅硬的高麗菜根部種出新的高麗菜苗。他說:「家庭農場確實幫我們減少食物開銷,我想與大家分享成果。」

好讀周報 家庭主婦 日本央行 菜價 通膨 食材

延伸閱讀

日本櫻花最新預測!福岡、東京可能在這時搶先開花

高麗菜營養豐富可天天吃嗎?營養師揭可避免脹氣食用方式

高麗菜其實是外來種 專家曝成為「國民蔬菜」關鍵原因

不是生菜沙拉或用炒的 高麗菜1煮法逼出湯汁甜味及絕佳口感

相關新聞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宋怡慧/驚蟄春雷響!一窺古人被貶的暗黑心境 「聞雷」迎生命覺醒時刻

在老祖宗的智慧中,驚蟄的雷聲被視為上天賜予的祥瑞。有句意味深長的諺語:「驚蟄聞雷,米似泥」

日本童書作家村上詩子:書的世界讓我看到光 知道人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

第一次見到村上詩子,可能會被她爽朗的笑容吸引,但原來,小時候的她有一段慘澹的經歷,過得很坎坷,到了成年離開家後,才開始練習怎麼笑。現在的她,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她說:「我童年的時候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所以我現在只想開心地過每一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