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只南海海槽地震!日本這區驚見活動斷層 專家:恐釀規模7強震

Andy選擇背對家寧!昔日情侶出庭0互動 媒體闖偵查庭遭驅離

畫面曝光!竹市環保局員工2度全裸闖辦公室 女同事嚇壞600人尷尬

科學人/最凶險皮膚癌之一 0.1毫米厚度差異成黑色素瘤患者存活關鍵

黑色素瘤示意圖。圖/freepik
黑色素瘤示意圖。圖/freepik

近期,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原發性腫瘤厚度在0.8至1.0毫米之間的黑色素瘤患者,其死亡風險顯著高於腫瘤更薄的患者。

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種源自皮膚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盛行率約十萬分之一,台灣每年約有兩百多個新診斷個案。雖然比起歐美( 約十萬分之十)、紐西蘭( 約十萬分之四十),亞洲國家黑色素癌的盛行率偏低,但其惡性程度高,易於轉移,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反應有限,導致死亡率相對較高。

近期,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人員發現,原發性腫瘤厚度在0.8至1.0毫米之間的黑色素瘤患者,其死亡風險顯著高於腫瘤更薄的患者。

什麼是黑色素瘤?為什麼厚度這麼重要?

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兇險的一種,它來自掌管皮膚顏色的黑色素細胞。雖然早期發現的黑色素瘤通常可有效治療,但若延誤,可能擴散全身。黑色素瘤的危險性在於它會「默默」長大,一開始可能只是顏色不均或形狀怪異的痣,容易被忽略。

根據一般定義,厚度在1.0毫米(mm)或以下的黑色素瘤稱為薄型皮膚黑色素瘤(thin cutaneous melanoma)。有趣的是,約72%的黑色素瘤屬於此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腫瘤都算「薄」。但這次研究打破了這個概念,原來0.8毫米才是關鍵臨界點!

細微的厚度變化,大大影響存活率

這項研究發表於《JAMA皮膚科醫學期刊》(JAMA Dermatology),由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他們分析1982年至2014年的澳洲癌症登錄資料,找出144,447名厚度不超過1.0mm的黑色素瘤患者,觀察他們的存活情況長達20年。

研究人員使用了特定原因與競爭風險分析方法,來確認長期的黑色素瘤相關及非黑色素瘤相關的死亡率,並按 Breslow 厚度 每 0.1 毫米為單位進行風險變化評估。

結果顯示,整體20年黑色素瘤相關存活率為91.9%,看起來還不錯對吧?但當研究團隊更細緻地分出腫瘤厚度時,發現了一個明顯的分界點:0.8mm。若黑色素瘤厚度在0.8mm以下,20年存活率約有94.2%,而若介於0.8mm至1.0mm之間,存活率卻下降至87.8%。乍看只是0.2mm的差異,卻可能大幅影響20年後的生存機會。

治療與監測更有「厚度」

這項研究確認了0.8毫米這個關鍵門檻,並建議醫療人員在面對這類患者時,需要更加謹慎,進行長期追蹤與監測。尤其是黑色素瘤相關死亡率在20年後仍然持續攀升,這提醒我們,看起來無害的薄型腫瘤,也可能暗藏危機!

資料來源:

1. 黑色素癌的診斷與治療現況/台灣癌症防治網

2. Melanoma survival linked to tumor thickness

3. Serigne N. Lo et al, Risk of Death Due to Melanoma and Other Causes in Patients With Thin Cutaneous Melanomas, JAMA Dermatology (2024).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24.4900

(本文出自2024.12.16《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風險 腫瘤 科學人雜誌 皮膚科 癌細胞 癌症

延伸閱讀

科學人/突破性研究!熱水比冷水更快結冰的效應 在量子系統中也出現

科學人/醫美、癌症治療、眼科皆可應用 「外泌體」怎形成?有何功效?

大腸癌低齡化?醫曝「6主要原因」示警:很多症狀不明顯延誤看診

陳文茜自曝又多了更惡性黑色素癌!手掌腳底黑痣是痣還是癌?5指標揪病變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